| 摘要 | 第1-8页 |
| Abstract | 第8-10页 |
| 第一部分 前言 | 第10-19页 |
| 1 杂种优势机理研究进展 | 第10-13页 |
| ·杂种优势的概念 | 第10页 |
| ·杂种优势机理 | 第10-11页 |
| ·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| 第11-13页 |
| 2 猪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现状 | 第13-15页 |
| ·国外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·国内杂种优势研究利用现状 | 第14-15页 |
| 3 国内猪杂种优势研究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15-17页 |
| ·猪杂种优势表现的机理研究不够 | 第15-16页 |
| ·杂交繁育体系简单,杂交模式单一 | 第16-17页 |
| ·综合杂种优势利用的意识不够 | 第17页 |
|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7-19页 |
| 第二部分 材料与方法 | 第19-32页 |
| 1 试验材料 | 第19-20页 |
| 2 方法 | 第20-32页 |
| ·生产性能测定 | 第20页 |
| ·各性状表型数据数量特征的系统挖掘 | 第20-21页 |
| ·杂种优势估计与统计检验 | 第21-26页 |
| ·两杂交组合综合杂种优势的评定 | 第26-27页 |
| ·各性状杂种优势的关系分析 | 第27页 |
| ·各性状杂种优势关系表现的机理分析 | 第27-32页 |
| 第三部分 结果 | 第32-53页 |
| 1 各性状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| 第32-34页 |
| 2 各品种和组合性能的初步比较结果 | 第34-38页 |
| ·生长性状 | 第34-35页 |
| ·胴体性状 | 第35-37页 |
| ·肉质性状 | 第37-38页 |
| 3 杂种优势率的统计分析结果 | 第38-43页 |
| 4 两杂交组合综合杂种优势评定结果 | 第43页 |
| 5 各性状杂种优势率的聚类分析结果 | 第43-44页 |
| 6 亲本各性状表型聚类分析及与杂种优势率关系分析结果 | 第44-49页 |
| ·亲本各性状表型聚类分析结果 | 第44-45页 |
| ·图论分析结果 | 第45-49页 |
| 7 各性状遗传参数估计及与杂种优势率关系分析结果 | 第49-50页 |
| ·联合遗传力的估计结果 | 第49-50页 |
| ·秩相关系数计算结果 | 第50页 |
| 8 基因组势能释放假说与各性状杂种优势关系的分析结果 | 第50-53页 |
| ·基于基因组势能释放假说模型的各能量分量估计结果 | 第50页 |
| ·各性状杂种优势率与E_(pi)-E_(pj)秩相关系数估计结果 | 第50-53页 |
| 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53-61页 |
| 1 关于各测定性状的讨论 | 第53-54页 |
| 2 关于杂种优势率估计的统计学问题 | 第54-56页 |
| 3 关于联合遗传力的意义 | 第56-57页 |
| 4 关于杂种优势的基因组势能释放假说 | 第57-59页 |
| 5 关于综合杂种优势的利用策略 | 第59-60页 |
| 6 需进一步研究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| 第60-61页 |
| 第五部分 主要结论与创新点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8页 |
| 致谢 | 第68-70页 |
| 附件: 个体综合杂种优势的主成分得分公式 | 第7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