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英文摘要 | 第5-7页 |
目录 | 第7-9页 |
引言 | 第9-11页 |
一、政权机关的僵化 | 第11-21页 |
(一) 政府缺乏先进的现代化意识 | 第11-17页 |
1、政府接受现代化观念的迟滞丧失了机遇 | 第11-15页 |
2、核心统治层思想的局限性限制了现代化的展开 | 第15-17页 |
(二) 政府调控能力低下 | 第17-21页 |
1、政府调控能力低下造成集权与分权矛盾突出 | 第17-19页 |
2、政府经济调控能力低下致使引导经济发展乏力 | 第19-21页 |
二、传统社会结构的抗拒性 | 第21-36页 |
(一) 传统经济结构制约了现代化 | 第21-27页 |
1、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具有顽固的抗拒性 | 第21-24页 |
2、中国商品生产落后 | 第24-27页 |
(二) 传统政治结构限制了社会变革 | 第27-32页 |
1、中国专制主义政治结构的压制力极强 | 第27-29页 |
2、中国专制主义官僚制度具有很强亲和力 | 第29-30页 |
3、宗法制社会是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深厚社会基础 | 第30-32页 |
(三) 文化传统抑制了现代化 | 第32-36页 |
1、传统儒家泛道德主义的伦理观与现代化精神相悖 | 第32-34页 |
2、文化中心主义带来的抗拒 | 第34-36页 |
三、国际地位的边缘化 | 第36-41页 |
(一) 列强侵略滞缓了中国经济现代化进程 | 第36-39页 |
1、列强侵略破坏了中国经济现代化的正常秩序 | 第36-37页 |
2、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命脉制约了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 | 第37页 |
3、赔款削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能力 | 第37-38页 |
4、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对中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损害 | 第38-39页 |
(二) 不平等的世界体系阻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 | 第39-41页 |
结论 | 第41-4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2-50页 |
后记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