岷江上游植物物种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0-17页 |
·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| 第10-12页 |
·遗传多样性 | 第10页 |
·物种多样性 | 第10-11页 |
·生态系统多样性 | 第11页 |
·景观多样性 | 第11-12页 |
·物种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2-13页 |
·生态系统多样性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的目的、意义和内容 | 第14-1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4-15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4页 |
·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 | 第17-19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17页 |
·地质环境 | 第17-18页 |
·气候特征 | 第18页 |
·土壤 | 第18页 |
·社会经济基本状况 | 第18-19页 |
·研究区植被概况 | 第19-21页 |
·高山草甸 | 第19-20页 |
·高山灌丛 | 第20页 |
·亚高山针叶林 | 第20-21页 |
·温性灌丛 | 第21页 |
·干旱河谷灌丛 | 第21页 |
·落叶阔叶林 | 第2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21-24页 |
·调查线路的设置 | 第21-22页 |
·样地调查内容 | 第22-23页 |
·基础数据统计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| 第24-33页 |
·区系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和现代自然条件 | 第24页 |
·区系形成的历史地理背景 | 第24页 |
·现代自然条件 | 第24页 |
·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 | 第24-26页 |
·属的分布区类型及主要类型分析 | 第26-29页 |
·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 | 第29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3页 |
第四章 群落多样性的垂直梯度格局研究 | 第33-40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33-34页 |
·群落多样性指数的计算 | 第33-34页 |
·DCCA排序分析 | 第34页 |
·结果与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排序轴与环境变量的关系 | 第34-36页 |
·群落多样性在垂直梯度上的变化格局 | 第36-38页 |
·DCCA排序与海拔排序的关系 | 第38-39页 |
·小结 | 第39-40页 |
第五章 植物多样性的动态和机制的研究 | 第40-51页 |
·干旱河谷的自然概况 | 第40-41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样地调查 | 第41页 |
·数量分析方法 | 第41-42页 |
·分析与结果 | 第42-50页 |
·群落各层的水平结构分异 | 第42-44页 |
·群落各层的DCCA排序分析 | 第44-48页 |
·群落各层影响因子的分离 | 第48-50页 |
·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51-54页 |
·主要结论 | 第51页 |
·恢复与重建对策 | 第51-52页 |
·结语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