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8页 |
引 言 | 第8-12页 |
第一章 田汉戏剧译介的孕育与生成 | 第12-36页 |
一、 田汉译介概述 | 第12-23页 |
二、 社会动因与历史机缘 | 第23-29页 |
1 、“戏剧改良”的时代呼唤 | 第23-24页 |
2 、田汉留日时期前后的日本新剧 | 第24-26页 |
3 、结交日本戏剧名人,吸收日本转译的西方文学 | 第26-28页 |
4 《三叶集》的西方文学倾向 | 第28-29页 |
三、 成长经历及个人动因 | 第29-36页 |
1 、戏剧“母胎”--地方戏曲与少年田汉 | 第29-30页 |
2 、初显戏剧才华 | 第30-32页 |
3 、舅父遇害对田汉的影响 | 第32-36页 |
第二章 译介与田汉的戏剧美学思想及其实践 | 第36-60页 |
一、 浪漫与现实一源于新浪漫主义的现代戏剧观 | 第36-45页 |
1 、魔鬼与上帝共存 | 第41-42页 |
2 、宿命与感伤意识 | 第42-43页 |
3 、人生刹那含永劫 | 第43-45页 |
二、 源于外来文艺思潮和人生经验的悲剧观 | 第45-51页 |
三、 译介与“南国”的演出实践 | 第51-60页 |
第三章 译介与田汉剧作的艺术特色 | 第60-78页 |
一、 从“灵肉矛盾”到“灵肉一致” | 第60-65页 |
二、 “夜”的意象与戏剧氛围的营造 | 第65-70页 |
三、 诗意化的语言 | 第70-78页 |
1 、形象美 | 第70-71页 |
2 、意境美 | 第71-72页 |
3 、旋律美 | 第72-73页 |
4 、节奏美 | 第73-78页 |
第四章 情有独钟“莎乐美-- 个案分析:王尔德与田汉 | 第78-92页 |
一、 王尔德的中国知音 | 第78-80页 |
二、 作为译者的田汉 | 第80-86页 |
三、 作为知音的田汉 | 第86-92页 |
结论:回光返照《关汉卿》一一田汉艺术命运的历史教训 | 第92-100页 |
附录:田汉重要作品提要 | 第100-10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5-111页 |
后记 | 第111-11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