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医案、医话(临床经验)论文

张光华教授辩治肝细胞性黄疸经验总结

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研究进展第1-34页
 1 流行病学第7页
 2 病因第7-11页
   ·遗传和家族因素第7-8页
   ·感染因素第8-10页
   ·环境因素第10-11页
 3 发病机制第11-15页
   ·遗传易感基因第11-13页
     ·MHC与PBC第11页
     ·TNF-α启动基因部位多态性第11-12页
     ·其他基因第12-13页
   ·分子模拟第13-15页
   ·疏水性胆汁酸的毒性作用第15页
 4 病理第15-18页
   ·汇管区组织学变化第15-16页
   ·肝实质组织学变化第16-17页
   ·分期第17-18页
 5 临床表现第18-20页
   ·典型表现第19-20页
     ·瘙痒第19页
     ·黄疸第19页
     ·上腹痛第19页
     ·黄色瘤第19页
     ·门脉高压第19-20页
     ·肝功能不全第20页
     ·脂肪泻与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第20页
   ·PBC的肝外表现第20页
 6 实验室检查第20-23页
   ·生化检测第20-22页
   ·免疫学检测第22-23页
     ·线粒体抗体第22页
     ·核复合体210kDa糖蛋白自身抗体第22-23页
     ·核纤层蛋白B受体抗体第23页
     ·其他抗体第23页
     ·免疫球蛋白第23页
   ·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第23页
 7 诊断标准第23-24页
 8 治疗第24-30页
   ·调整饮食第24页
   ·对症处理第24-27页
     ·瘙痒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骨营养不良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高脂血症和黄色瘤第26页
     ·脂溶性维生素缺乏第26页
     ·脂肪泻第26-27页
   ·熊去氧胆酸第27-28页
   ·免疫调节治疗第28-29页
   ·抗纤维化疗法第29页
   ·肝移植第29-30页
 9 自然病程及预后第30页
 10 中医药研究第30-32页
 11 评价与展望第32-34页
张光华教授辨治肝细胞性黄疸经验总结第34-45页
 1 强调中西医双重诊断第34-37页
   ·西医应详鉴病因第35-36页
   ·中医要细辩证候第36-37页
 2 经方为主,中西优势互补第37-39页
 3 强调祛邪退黄第39-42页
 4 药味宜少,慎用“毒”药第42页
 5 附典型病例1例第42-45页
参考文献第45-44页
致谢第44-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乐观复制机制中更新传播的研究
下一篇:ACTION公司绩效管理系统设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