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10页 |
英文摘要 | 第10-14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4-59页 |
第一节 遗传多样性及其研究意义 | 第14-19页 |
一、 遗传多样性的概念及其意义 | 第14-15页 |
二、 我国家养动物遗传多样性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| 第15-19页 |
第二节 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分子方法 | 第19-28页 |
一、 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方法 | 第19-23页 |
二、 DNA序列分析的基本数学模型 | 第23-28页 |
第三节 mtDNA在牛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 | 第28-39页 |
一、 哺乳动物线粒体DNA | 第28-33页 |
(一) 动物线粒体DNA(mtDNA)基因组结构 | 第28-31页 |
(二) 哺乳动物mtDNA基因组遗传特征 | 第31-33页 |
二、 牛的mtDNA多态性研究 | 第33-35页 |
(一) RFLP在牛mtDNA多态性研究中的应用 | 第33-34页 |
(二) 牛mtDNA序列多态性研究进展 | 第34-35页 |
三、 mtDNA遗传多样性在牛育种中的应用 | 第35-39页 |
(一) mtDNA标记用来研究牛群的遗传结构、起源和分化 | 第35-37页 |
(二) mtDNA多态性与牛生产性能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第四节 牛遗传多样性牛研究进展 | 第39-51页 |
一、 外貌特征的遗传多样性 | 第39-42页 |
(一) 牛毛色遗传多样性 | 第39-40页 |
(二) 体态遗传多样性 | 第40-42页 |
二、 染色体水平的遗传多样性 | 第42-43页 |
三、 蛋白质多态性研究 | 第43-46页 |
四、 牛核基因组DNA水平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46-51页 |
(一) 核基因组DNA遗传多样性研究牛的起源分化 | 第46-47页 |
(二) 构建牛遗传图谱 | 第47-48页 |
(三) 牛QTL研究进展 | 第48-51页 |
第五节 中国牛种的起源分化研究 | 第51-59页 |
一、 中国黄牛的起源与驯化 | 第52-54页 |
二、 中国牦牛的起源驯化 | 第54-55页 |
三、 中国水牛的起源驯化 | 第55-57页 |
四、 研究内容及目的意义 | 第57-59页 |
第二章 中国三个牛种mtDNA序列遗传多样性研究 | 第59-132页 |
第一节 中国黄牛和牦牛mtDNA D-环序列多态性研究 | 第59-102页 |
一、 材料来源 | 第59页 |
二、 实验方法 | 第59-65页 |
(一) 全基因组DNA提取和检测 | 第59-61页 |
(二) 线粒体DNA D-环全序列的扩增 | 第61-63页 |
(三) PCR产物的回收纯化 | 第63页 |
(四) 线粒体DNA D-loop全序列测定 | 第63-65页 |
三、 数据处理 | 第65页 |
四、 试验结果 | 第65-94页 |
(一) mtDNA D-loop区全序列的扩增、回收纯化和测序 | 第65-66页 |
(二) 中国牛种(黄牛,牦牛)线粒体DNA D-环区遗传多态性 | 第66-74页 |
(三) 中国黄牛和牦牛mtDNA D-loop遗传结构 | 第74-94页 |
五、 分析与讨论 | 第94-99页 |
(一) 中国黄牛的mtDNA遗传结构及其多态性 | 第94-95页 |
(二) 中国黄牛品种间的遗传分化 | 第95-98页 |
(三) 牦牛mtDNA D-loop全序列测定 | 第98-99页 |
(四) 牦牛mtDNA遗传多样性 | 第99页 |
(五) 牦牛品种间的遗传分化 | 第99页 |
六、 结论 | 第99-102页 |
第二节 中国三个牛种mtDNA Cytb基因序列多态性研究 | 第102-132页 |
一、 材料与方法 | 第102-103页 |
(一) 样本采集和DNA提取 | 第102页 |
(二) DNA的提取与检测 | 第102页 |
(三) 细胞色素b(Cytb)基因的扩增,PCR产物的纯化和序列测定 | 第102-103页 |
(四) 数据处理 | 第103页 |
二、 试验结果 | 第103-127页 |
(一) mtDNA Cytb基因部分序列的扩增、回收纯化和测序 | 第103-104页 |
(二) 中国三个牛种Cytb基因部分序列的核苷酸变异 | 第104-114页 |
(三) 中国三个牛种各品种间Cytb基因序列Kimura双参数距离 | 第114页 |
(四) 中国三个牛种Cytb基因的氨基酸和密码子使用分析 | 第114-123页 |
(五) 同义替换和非同义替换 | 第123-127页 |
三、 分析与讨论 | 第127-130页 |
(一) Cytb基因作为分子遗传标记 | 第127页 |
(二) 中国牛种Cytb基因遗传变异 | 第127-128页 |
(三) 中国牛种Cytb基因核苷酸变异模式 | 第128-129页 |
(四) 中国牛种Cytb密码使用偏倚 | 第129-130页 |
(五) 中国牛种遗传分化 | 第130页 |
四、 结论 | 第130-132页 |
第三章 中国三个牛种的分子系统发育分析 | 第132-152页 |
一、 材料与方法 | 第132-133页 |
(一) 实验材料 | 第132页 |
(二) 中国三个牛种系统发育推断 | 第132-133页 |
(三) 系统发育树评价 | 第133页 |
二、 实验结果 | 第133-146页 |
(一) 构建的系统发育树 | 第134页 |
(二) 系统发育树可靠性评估 | 第134-143页 |
(三) 中国三个牛种的系统发育关系 | 第143-146页 |
四、 分析与讨论 | 第146-151页 |
(一) 中国三个牛种的起源 | 第146-149页 |
(二) 中国三个牛种的系统分化 | 第149-151页 |
五、 结论 | 第151-1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2-186页 |
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86-187页 |
致谢 | 第187-188页 |
附表 | 第188-189页 |
附图 | 第189-1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