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12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2-22页 |
1 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·关于水库淤积物的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·关于粉煤灰的研究进展 | 第15-16页 |
·关于污水沉淀物的研究进展 | 第16页 |
·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用于改良土壤植树种草的研究进展 | 第16-17页 |
2 本项目的意义 | 第17-21页 |
3 主要工作量表 | 第21-22页 |
第二章 包头试验区贫瘠砂化土壤的特征 | 第22-40页 |
1 包头地区地质背景、地理和气候特点 | 第22-23页 |
·地理位置 | 第22页 |
·地质背景简介 | 第22-23页 |
·地理气候特点 | 第23页 |
2 包头地区土壤总体特征 | 第23-25页 |
·植物生长对土壤的一般要求 | 第23-25页 |
·包头地区土壤总体特征及植被 | 第25页 |
3 试验区土壤特征 | 第25-40页 |
·试验区土壤粒度、物性 | 第28-31页 |
·粒度 | 第28-31页 |
·物性 | 第31页 |
·试验区土壤岩化分析及矿物学特征 | 第31-34页 |
·试验区土壤养分特征 | 第34-38页 |
·试验区土壤的酸碱性 | 第38页 |
·实验区土壤有害元素特征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包头市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调查分析 | 第40-60页 |
1 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的粒度及物性特点 | 第40-50页 |
·粒度分析及颗粒特点 | 第40-49页 |
·粉煤灰的粒度分析及颗粒特征 | 第40-43页 |
·水库淤积物的粒度及颗粒特征 | 第43-47页 |
·污水沉淀物的粒度特征 | 第47页 |
·土壤、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的粒级分布比较 | 第47-49页 |
·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土壤的物理性质比较 | 第49-50页 |
2 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矿物组合研究 | 第50-54页 |
·粉煤灰的矿物组合 | 第50页 |
·水库淤积物的矿物组合 | 第50-53页 |
·污水沉淀物的矿物组合 | 第53-54页 |
3 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的养分含量 | 第54-59页 |
4 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中的有害元素 | 第59-60页 |
第四章 种植实验 | 第60-65页 |
1 种植实验土壤配方设计原则 | 第60页 |
2 试验用土壤的评价标准 | 第60页 |
3 种植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0-65页 |
·玉米的种植试验 | 第60-61页 |
·沙棘树的种植试验 | 第61页 |
·草坪草的种植试验 | 第61-65页 |
第五章 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改良土壤的机理探讨 | 第65-84页 |
1 贫瘠土壤中添加三种废弃物(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)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 | 第65-73页 |
·土壤质地的改良 | 第65-68页 |
·土壤结构的改良 | 第68-70页 |
·土壤孔隙性的改良 | 第70页 |
·土壤的保肥、保水性能的改善 | 第70-73页 |
·粉煤灰的多孔性具有保肥、保水的效果 | 第70页 |
·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中的粘土矿物可以增强土壤的保水、保肥性能 | 第70-73页 |
2 贫瘠土壤中添加三种废物(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)可以有效提高土壤养分 | 第73-84页 |
·土壤的整体养分水平得以显著提高 | 第73-74页 |
·养分提高及其存储、释放的机理探讨 | 第74-77页 |
·粉煤灰中可释放多种营养元素 | 第74-75页 |
·水库淤积物中可以释放多种营养元素 | 第75-77页 |
·污水沉淀物中可以提供超量的养分 | 第77页 |
·粉煤灰、水库淤积物和污水沉淀物中释放的养分相互补充,能够平衡土壤养分 | 第77-78页 |
·几种废弃物相互作用,促进养分元素有效化 | 第78-84页 |
第六章 经济效益测算 | 第84-87页 |
第七章 结束语 | 第87-90页 |
致谢 | 第90-9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1-9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