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企业组织与管理论文

我国农业企业并购重组研究

导言第1-19页
 1、 问题的提出第12-13页
 2、 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页
 3、 研究现状第13-15页
 4、 研究方法及内容第15-17页
 5、 创新点第17-19页
第一章 我国农业企业的发展现状与跨国农业企业第19-31页
 1.1 农业企业的界定第19-22页
  1.1.1 农业企业要素的特点第20-21页
  1.1.2 农业企业的特征第21-22页
 1.2 农业企业的分类第22页
 1.3 农业企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和作用第22-25页
  1.3.1 农业企业是资源配置的组织载体第23页
  1.3.2 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中最基本的市场主体第23页
  1.3.3 农业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带动者第23-24页
  1.3.4 农业企业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力军第24-25页
 1.4 我国农业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第25-26页
 1.5 跨国农业企业的发展趋势第26-30页
  1.5.1 跨国农业综合企业呈现大规模兼并和集中化的趋势第26-28页
  1.5.2 跨国化企业通过并购实现多种经营第28-30页
 小结第30-31页
第二章 并购重组的理论研究第31-49页
 2.1 基本概念第31页
 2.2 简要回顾:中外并购史第31-35页
  2.2.1 西方发达国家的五次并购浪潮第31-33页
  2.2.2 中国企业并购发展历程第33-34页
  2.2.3 西方发达国家的并购对我国企业并购的启示第34-35页
 2.3 企业并购理论第35-45页
  2.3.1 马克思的资本集中理论第36-38页
  2.3.2 西方学者关于兼并收购的理论第38-43页
  2.3.3 我国学者近年关于企业产权交易问题的理论思考第43-45页
 2.4 企业并购的类型第45-47页
 小结第47-49页
第三章 并购目标的选择与价值评估第49-64页
 3.1 并购目标的选择第49-51页
 3.2 并购企业的价值评估第51-58页
  3.2.1 资产价值基础法第51-54页
  3.2.2 收益法第54页
  3.2.3 贴现现金流量法第54-57页
  3.2.4 公式评估法——韦斯顿模型第57-58页
 3.3 并购交易价格的确定第58-61页
  3.3.1 基本价格第59页
  3.3.2 浮动价格第59-61页
  3.3.3 购买价格第61页
 3.4 并购的非经济因素影响第61-63页
  3.4.1 利益机制障碍第62页
  3.4.2 企业性质第62页
  3.4.3 社会保障因素第62页
  3.4.4 政策法规问题第62-63页
 小结第63-64页
第四章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分析第64-81页
 4.1 我国农业上市公司概况第64-67页
  4.1.1 农业上市公司的基本概念第64页
  4.1.2 农业上市公司基本情况第64-67页
 4.2 农业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研究第67-74页
  4.2.1 并购动因分析第67-69页
  4.2.2 并购行业分析第69-71页
  4.2.3 并购方式分析第71-72页
  4.2.4 并购特点第72-74页
 4.3 农业上市公司的重点企业——乳制品行业并购重组分析第74-76页
  4.3.1 行业特点——成长迅速,区域供求失衡第74-75页
  4.3.2 行业并购分析——攻城掠地,并购扩张第75-76页
 4.4 农业企业并购重组与证券市场第76-79页
  4.4.1 农业企业的并购重组有利于农业企业上市第77-78页
  4.4.2 证券市场为农业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提供难得的机遇第78-79页
 小结第79-81页
第五章 农业企业并购与产业整合的案例分析第81-92页
 5.1 新疆德隆投资“红色产业”——加快新疆农业产业的整合第81-83页
 5.2 新疆德隆投资种子产业——加速中国种子产业的整合第83-86页
 5.3 新疆德隆农业产业整合主要经验和模式第86-90页
  5.3.1 主要经验第86-87页
  5.3.2 主要运做模式第87-90页
 小结第90-92页
第六章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重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第92-105页
 6.1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的外部环境问题第92-95页
  6.1.1 政策、法律、法规不配套第92-93页
  6.1.2 中介机构发展滞后第93页
  6.1.3 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第93-94页
  6.1.4 并购主体错位第94页
  6.1.5 土地政策改革滞后第94-95页
 6.2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的内部问题第95-99页
  6.2.1 企业产权不明晰第95-96页
  6.2.2 并购企业资金短缺第96页
  6.2.3 缺少适应企业并购的管理团队第96页
  6.2.4 以资本运营代替生产经营,盲目兼并和收购第96-97页
  6.2.5 把并购作为企业炒作的一种手段第97页
  6.2.6 重并购,轻整合第97-98页
  6.2.7 企业资产的评估难第98页
  6.2.8 企业核心能力不强,难以成为并购主体或并购对象第98-99页
  6.2.9 多元并购误区第99页
 6.3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的对策第99-105页
  6.3.1 加快政策法规建设,营造有利于企业并购的外部环境第99页
  6.3.2 加强中介机构在农业企业并购中的中介作用第99-100页
  6.3.3 转变政府职能,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,促进企业并购第100页
  6.3.4 将企业并购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第100-101页
  6.3.5 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制度改革,逐步实现土地规模化经营第101页
  6.3.6 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第101-102页
  6.3.7 积极培养农业企业家队伍,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素质和能力第102页
  6.3.8 积极培育农业资本市场第102-103页
  6.3.9 加强企业整体资产评估方法的研究第103页
  6.3.10 制定企业长期发展战略,实施规范的并购行为第103页
  6.3.11 转变观念,提高认识,正确认识企业的并购行为第103-105页
第七章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模式的构建第105-118页
 7.1 新希望乳业横向并购模式分析第105-110页
  7.1.1 并购动因第106-107页
  7.1.2 并购方式第107页
  7.1.3 并购特色——四方博弈的均衡第107-109页
  7.1.4 并购的优劣分析第109-110页
 7.2 强弱型并购模式的反思第110-112页
 7.3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模式的构建第112-118页
  7.3.1 并购策略——循序渐进第113页
  7.3.2 并购模式——强强并购第113-114页
  7.3.3 并购类型——横向为主第114-116页
  7.3.4 并购范围——区域优先第116-118页
第八章 我国农业企业并购重组后的整合管理第118-131页
 8.1 企业并购整合的主要内容第118-120页
  8.1.1 有形资产整合第118-119页
  8.1.2 无形资产整合第119页
  8.1.3 人力资源整合第119-120页
  8.1.4 企业文化整合第120页
  8.1.5 管理体制整合第120页
  8.1.6 外部关系整合第120页
 8.2 企业并购整合的管理模式第120-131页
  8.2.1 基于企业核心能力的并购整合的管理模式第121-122页
  8.2.2 要素层次整合模式第122-124页
  8.2.3 职能活动层次整合模式第124-131页
第九章 主要结论第131-137页
 9.1 主要结论第131-134页
 9.2 政策建议第134-135页
 9.3 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第135-137页
参考文献第137-143页
 一、 引用文献第137-138页
 二、 参考文献第138-141页
 三、 英文文献第141-143页
致谢第143-145页
作者简历第145页

论文共14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毛竹/杉木层积复合材料及其性能
下一篇:论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制度与少数股东权的保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