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英文摘要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4页 |
1.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8-9页 |
1.2 制造业国内外发展现状比较分析 | 第9-11页 |
1.2.1 发达国家的制造业 | 第9-10页 |
1.2.2 中国的制造业 | 第10页 |
1.2.3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水平的对比分析 | 第10-11页 |
1.3 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及特点 | 第11-14页 |
1.3.1 我国制造业的发展前景 | 第11页 |
1.3.2 我国未来制造业的特点 | 第11-14页 |
第2章 技术创新理论与经济增长的真正来源 | 第14-20页 |
2.1 概念的界定 | 第14-16页 |
2.1.1 技术创新 | 第14-15页 |
2.1.2 技术创新的基本类型 | 第15-16页 |
2.2 技术创新与经济增长 | 第16-17页 |
2.2.1 创新思想和经济增长 | 第16页 |
2.2.2 技术创新与经济周期 | 第16-17页 |
2.3 企业与技术创新 | 第17-20页 |
2.3.1 对企业的基本认识 | 第17-18页 |
2.3.2 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| 第18-19页 |
2.3.3 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特征 | 第19-20页 |
第3章 技术创新的阶段分析 | 第20-27页 |
3.1 技术创新阶段 | 第20-22页 |
3.1.1 竞争发展理论与技术创新阶段 | 第20页 |
3.1.2 技术创新的发展阶段 | 第20-22页 |
3.2 技术创新阶段转变 | 第22-24页 |
3.2.1 阶段转变的标志 | 第22-24页 |
3.2.2 科技起飞 | 第24页 |
3.3 我国所处的技术创新阶段 | 第24-27页 |
3.3.1 我国正面临科技起飞 | 第24-25页 |
3.3.2 选择正确的技术创新道路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技术创新战略模式选择 | 第27-36页 |
4.1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基本内容 | 第27-28页 |
4.2 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模式的主要类型 | 第28-30页 |
4.2.1 自主创新战略 | 第28-29页 |
4.2.2 模仿创新战略 | 第29-30页 |
4.2.3 合作创新战略 | 第30页 |
4.3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因素 | 第30-33页 |
4.3. l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内部因素 | 第30-32页 |
4.3.2 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战略选择的外部环境 | 第32-33页 |
4.4 中国的现实选择 | 第33-34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5章 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分析 | 第36-42页 |
5.1 企业技术创新障碍因素分类 | 第36-37页 |
5.2 企业技术创新的障碍因素分析 | 第37-39页 |
5.2.1 资金障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 | 第37页 |
5.2.3 缺乏创新能力是企业技术创新面临的最大障碍 | 第37-39页 |
5.3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对优势 | 第39-41页 |
5.3.1 大中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对优势 | 第39-40页 |
5.3.2 小型企业技术创新的相对优势 | 第40-41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6章 黑龙江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分析及战略研究 | 第42-53页 |
6.1 黑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| 第42-44页 |
6.1.1 不能充分认识技术创新工作的重要性 | 第42-43页 |
6.1.2 R&D支出低 | 第43页 |
6.1.3 研究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率低 | 第43页 |
6.1.4 企业科研力量不足 | 第43-44页 |
6.1.5 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 | 第44页 |
6.2 黑龙江省制造业技术创新战略对策研究 | 第44-50页 |
6.2.1 提高企业自身的技术创新能力 | 第45-47页 |
6.2.2 提高企业领导人的创新意识和素质 | 第47页 |
6.2.3 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机制 | 第47-48页 |
6.2.4 优化企业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 | 第48-50页 |
6.3 实证研究—哈尔滨博实自动化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技术创新之路 | 第50-52页 |
6.3.1 博实公司简介 | 第50-51页 |
6.3.2 博实公司的技术创新分析 | 第51-52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致谢 | 第54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