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剧名家马金凤艺术风格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绪论 | 第8-10页 |
第一章 豫剧艺术与马金凤 | 第10-20页 |
第一节 豫剧艺术 | 第10-14页 |
一、豫剧的起源 | 第10-12页 |
二、豫剧音乐的板式 | 第12页 |
三、唱腔旋律及伴奏形式 | 第12-13页 |
四、豫剧唱腔的两大声腔体系 | 第13页 |
五、豫剧四大流派 | 第13-14页 |
第二节 马金凤的艺术生涯 | 第14-20页 |
一、马金凤戏曲学习吸收期 | 第14-15页 |
二、马金凤戏曲表演成熟期 | 第15-17页 |
三、马金凤戏曲艺术发展期 | 第17-20页 |
(一) 办校播艺,培养接班人 | 第17-18页 |
(二) 舞台是生命,八十攀高峰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马派艺术风格 | 第20-34页 |
第一节 马派的演唱艺术 | 第20-30页 |
一、发音吐字的讲究 | 第20-22页 |
1、声韵结合 | 第21-22页 |
2、运用喷口 | 第22页 |
二、善于用气 | 第22-26页 |
1、正确的练声 | 第22-23页 |
2、运气的技巧 | 第23-26页 |
三、力度、速度润腔 | 第26-27页 |
四、音色变化润腔 | 第27-28页 |
五、声音造型润腔 | 第28-30页 |
第二节 马派的唱腔艺术 | 第30-34页 |
一、豫东调的继承与创新 | 第30-31页 |
二、生活语言音调的融合吸收与向生活学习 | 第31-34页 |
第三章 马派舞台表演艺术 | 第34-37页 |
一、泪功 | 第34页 |
二、向梅兰芳学习水袖功 | 第34-35页 |
三、学习化妆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马派代表剧目的分析 | 第37-71页 |
第一节 代表作《穆桂英挂帅》 | 第37-58页 |
一、剧目来源 | 第37页 |
二、与京剧《穆桂英挂帅》的比较 | 第37-38页 |
三、剧情简介 | 第38-39页 |
四、全剧剧本分析 | 第39-58页 |
第二节 代表作《花打朝》 | 第58-71页 |
一、剧情介绍 | 第58页 |
二、场次结构 | 第58页 |
三、唱段分析 | 第58-71页 |
唱段一 “小郎门外连声请” | 第58-65页 |
唱段二 “万岁爷且息怒容我细禀” | 第65-69页 |
唱段三 “七奶奶不答应哪个敢杀” | 第69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4页 |
附录 | 第74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