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1 绪论 | 第1-11页 |
| ·选题背景 | 第7-9页 |
| ·数字技术发展介绍 | 第7-8页 |
| ·伪码调相引信体制的优越性 | 第8-9页 |
| ·本领域的发展状况 | 第9-10页 |
| ·论文工作及各章的主要内容 | 第10-11页 |
| 2 伪码序列的特性及产生方法 | 第11-17页 |
| ·m序列的特性 | 第11-12页 |
| ·m序列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 | 第12-15页 |
| ·m序列的产生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16-17页 |
| 3 伪码引信定距原理及精确定距技术分析 | 第17-25页 |
| ·伪码引信定距原理 | 第17-19页 |
| ·伪码定距性能分析 | 第19-21页 |
| ·定距精度分析 | 第19-20页 |
| ·定距范围分析 | 第20-21页 |
| ·伪码精确定距技术 | 第21-23页 |
| ·伪码精确定距技术实现原理 | 第21页 |
| ·定距精度分析 | 第21-22页 |
| ·定距范围分析 | 第22页 |
| ·定距性能比较 | 第22-23页 |
| ·m序列参数的选择方法 | 第23-24页 |
| ·码元宽度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| ·码字长度的选择 | 第2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| 4 伪码的数字相关接收及Doppler效应对其影响 | 第25-37页 |
| ·数字相关器实现伪码的最佳接收 | 第25-28页 |
| ·传输信道的特性 | 第25页 |
| ·最佳接收机模型分析 | 第25-28页 |
| ·数字相关接收机的实现原理 | 第28页 |
| ·系统检测概率的分析计算 | 第28-32页 |
| ·多普勒效应对相关接收的影响分析 | 第32-36页 |
| ·多普勒效应下的伪码相关函数 | 第32-33页 |
| ·接收伪码与本地伪码无相对滑动的相关函数计算 | 第33页 |
| ·接收伪码与本地伪码有相对滑动的相关函数计算 | 第33-34页 |
| ·多普勒效应下的相关函数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| 5 数字相关器的原理及其结构设计 | 第37-45页 |
| ·模拟式相关器 | 第37-38页 |
| ·数字式相关器 | 第38页 |
| ·极性重合相关器 | 第38-41页 |
| ·横向滤波器结构构成的数字相关器 | 第41-44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| 6 数字相关器设计与硬件电路实现 | 第45-66页 |
| ·Spartan-Ⅱ系列FPGA介绍 | 第45-48页 |
| ·查找表(LUT) | 第45页 |
| ·延时锁相环(DLL) | 第45-46页 |
| ·SRL16E介绍 | 第46页 |
| ·Spartan-Ⅱ系列的芯片配置 | 第46-48页 |
| ·课题的设计指标 | 第48页 |
| ·系统的软件设计和仿真 | 第48-62页 |
| ·伪码信号产生 | 第48-49页 |
| ·时钟信号产生 | 第49-51页 |
| ·延迟码产生 | 第51页 |
| ·经典结构数字相关器的设计实现 | 第51-56页 |
| ·修正结构数字相关器的设计实现(并行匹配滤波器) | 第56-62页 |
| ·硬件电路设计与调试 | 第62-65页 |
| ·电源设计 | 第62-63页 |
| ·时钟信号产生 | 第63页 |
| ·输入信号处理电路 | 第63-64页 |
| ·相关器的输入输出管脚 | 第64页 |
| ·器件的编程下载 | 第64页 |
| ·电路调试 | 第64-65页 |
| ·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| 结束语 | 第66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8页 |
| 附录A | 第68-6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9-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