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化、科学、教育、体育论文--中等教育论文--各科教学法、教学参考书论文--物理论文

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“三角形”物理课程模式研究

引言第1-13页
1 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模式理论概述第13-18页
   ·现代课程理论第13-16页
     ·课程的概念第13-15页
     ·现代课程理论流派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的启示第16页
   ·课程模式理论的历史及发展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关于模式第16-17页
     ·高职课程模式第17-18页
     ·高职课程观与高职课程模式的关系第18页
2 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现状分析与评价第18-24页
   ·西方各国的高职课程模式第19-22页
     ·德国的“双元制”高职课程模式第19页
     ·CBE/DACUM高职课程模式第19-20页
     ·NES高职课程模式第20-22页
   ·国内高职教育课程模式第22-23页
   ·国内外高职课程模式评价第23-24页
3 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“三角形”课程模式研究第24-43页
   ·构建高职课程模式的基础第24-27页
     ·三足鼎立论课程观第24页
     ·高职人才素质特点第24-25页
     ·高职学士的特点第25-26页
     ·高职院校特点第26-27页
   ·高职“三角形”课程模式的构建第27-32页
     ·多元整合的“三角形”高职课程观第27-30页
     ·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内容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灵活多样的课程结构第31-32页
   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“三角形”课程模式的构建第32-43页
     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背景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职业岗位分析第34-35页
     ·高职机电一体化职业能力分析第35-36页
     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构建第36-43页
       ·能力模块指标的权重分析及计算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·一级能力模块指标的权重计算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·二级能力模块指标的权重计算第38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·课程设置及课时分配第42-43页
4 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“三角形”物理课程模式研究第43-49页
   ·构建高职学科课程模式的依据第43-45页
     ·高职学科课程模式的特点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高职物理学科的特点第44-45页
   ·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“三角形”物理课程模式第45页
   ·构建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物理课程模式各模块的内容第45-49页
     ·基础知识物理模块(AP_1)第46页
     ·机械技术能力物理模块(AP_2)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电工技术能力物理模块(AP_3)第47页
     ·电子技术能力物理模块(AP_4)第47页
     ·共性技术能力物理模块(AP_5)第47-49页
致谢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2页
附表1第52-58页
附表2第58-59页
附表3第59-61页
附表4第61-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朊病毒自由基假说的计算化学研究
下一篇:基于流量分析的网络规划与评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