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引言 | 第1-19页 |
| 实验研究 | 第19-23页 |
| 一. 实验材料 | 第19页 |
| 二. 实验方法 | 第19-20页 |
| 三. 实验结果 | 第20-23页 |
| 理论探讨 | 第23-51页 |
| 一、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及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| 第23-37页 |
| (一)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的认识 | 第23-26页 |
| (二) 祖国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| 第26页 |
| (三)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概述 | 第26-27页 |
| (四) 糖尿病肾病病因病机探讨 | 第27-31页 |
| 1. 脾肾亏虚是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根本 | 第27-29页 |
| 2. 瘀血阻滞贯穿本病的始终 | 第29-30页 |
| 3. 五脏皆损,阴阳俱虚是本病的发展趋势 | 第30-31页 |
| (五) 治法方药概述 | 第31-37页 |
| 1. 健脾补肾,以治其本 | 第31页 |
| 2. 活血利水,以治其标 | 第31-32页 |
| 3. 方药分析 | 第32-37页 |
| (1) 药物组成 | 第32-36页 |
| (2) 方解 | 第36页 |
| (3) 组方特点 | 第36-37页 |
| 二、 现代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| 第37-44页 |
| (一) 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 | 第38-42页 |
| 1. 肾组织糖代谢紊乱 | 第38页 |
| 2. 脂代谢紊乱 | 第38-39页 |
| 3. 高血压 | 第39页 |
| 4. 血管活性物质 | 第39-41页 |
| 5. 遗传因素 | 第41-42页 |
| (二) 尿病肾病肾脏的病理改变 | 第42-43页 |
| 1. 肾脏肥大 | 第42页 |
| 2. 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 | 第42-43页 |
| (三) 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表现 | 第43-44页 |
| 1. Ⅰ期 | 第43页 |
| 2. Ⅱ期 | 第43页 |
| 3. Ⅲ期 | 第43页 |
| 4. Ⅳ期 | 第43页 |
| 5. Ⅴ期 | 第43-44页 |
| 三、 糖肾康的疗效机理探讨 | 第44-51页 |
| (一) 调节糖代谢紊乱以改善肾功能 | 第44-45页 |
| (二) 调节脂代谢紊乱以改善肾脏功能 | 第45-46页 |
| (三) 对NO及ET的影响 | 第46-49页 |
| 1. 一氧化氮(NO) | 第46-47页 |
| (1) 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| 第46页 |
| (2) NO对DN早期肾小球高滤过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| (3) NO对肾脏水、电解质平衡的影响 | 第47页 |
| (4) NO对DN的保护性效应 | 第47页 |
| 2. 内皮素(ET) | 第47-48页 |
| (1) ET-1对肾脏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| (2) ET-1促进细胞生长、增殖和细胞外基质(ECM)的合成 | 第48页 |
| (3) ET-1对肾小管重吸收功能的影响 | 第48页 |
| (4) 其它 | 第48页 |
| 3. ET与NO的相互作用 | 第48-49页 |
| (四) 糖适平及洛汀新对DN的作用 | 第49-51页 |
| 1. 糖适平(Gliquidon) | 第49页 |
| 2. 洛汀新(Lotensin) | 第49-51页 |
| 结论 | 第51-52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2-58页 |
| 附录 | 第58-73页 |
| 致谢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