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金融组织、银行论文

工行莱芜分行成本中心体系建设的研究

0 前言第1-8页
1 银行成本和成本中心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启示第8-15页
 1.1 银行成本界定第8-10页
  1.1.1 银行成本的定义第8-9页
  1.1.2 现行银行费用成本的范围第9-10页
 1.2 现行成本中心的基础理论第10-12页
  1.2.1 责任会计的有关理论第10-12页
  1.2.2 成本中心的有关理论第12页
 1.3 对成本中心立论基础的评价第12-14页
  1.3.1 卡普兰成本动因学说第12-13页
  1.3.2 银行成本动因的类型第13页
  1.3.3 现行成本中心的立论基础存在先天不足第13-14页
 1.4 现行成本中心理论和卡普兰成本动因学说的启示第14-15页
  1.4.1 必须制订内部转移价格第14页
  1.4.2 必须实行成本认定制第14-15页
2 莱芜工行成本管理现状和问题第15-18页
 2.1 莱芜工行概况第15-16页
  2.1.1 人员情况第15页
  2.1.2 经营情况第15-16页
 2.2 莱芜工行组织结构第16页
  2.2.1 部门机构设置情况第16页
  2.2.2 管理层次第16页
 2.3 莱芜工行成本管理现状及改革的必要性第16-18页
  2.3.1 莱芜工行成本管理现状应进行改革第16-17页
  2.3.2 因借差而赢利的表象掩盖了存在的某些问题第17页
  2.3.3 存贷款利差巨大第17-18页
3 莱芜分行成本中心体系的构建第18-31页
 3.1 工行莱芜分行成本中心确定的原则第18页
 3.2 成本中心设置第18-19页
  3.2.1 经营性成本中心和管理性成本中心第18-19页
  3.2.2 经营性成本中心的划分第19页
  3.2.3 管理性成本中心的划分第19页
  3.2.4 成本中心的划分及性质随机构职能设置的转变相应调整第19页
 3.3 成本中心核算体系的建立第19-24页
  3.3.1 成本归集第20-21页
  3.3.2 成本中心至产品的分摊第21-23页
  3.3.3 产品成本至客户的分摊第23-24页
 3.4 建立莱芜分行成本中心责任会计核算体制第24-25页
 3.5 制定内部转移价格第25-28页
  3.5.1 内部转移价格制订的原则第25-26页
  3.5.2 内部转移价格制订的步骤第26页
  3.5.3 内部转移价格的制订第26-28页
 3.6 成本中心责任成本、责任利润预算和责任指标的编制第28-31页
  3.6.1 责任成本的编制第28-30页
  3.6.2 责任利润预算的编制第30页
  3.6.3 责任指标的编制第30-31页
4 成本中心的控制、考核、分析和奖惩第31-35页
 4.1 成本中心的考核、控制、分析第31-34页
  4.1.1 对成本中心的考核第31-32页
  4.1.2 对成本中心的控制第32-33页
  4.1.3 对成本中心进行分析第33-34页
 4.2 实施责任奖惩第34-35页
5 结束语第35-36页
参考文献第36-37页

论文共3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意境与典型比较论
下一篇:审计的数据语义判别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