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-31页 |
1.1 概述 | 第10页 |
1.2 液膜 | 第10-11页 |
1.3 促进传递 | 第11-12页 |
1.4 移动载体的促进传递 | 第12-24页 |
1.4.1 添加凝胶层 | 第13-15页 |
1.4.2 恰当的选择有机相和支撑体 | 第15-22页 |
1.4.2.1 载体 | 第15-21页 |
1.4.2.2 有机溶剂 | 第21页 |
1.4.2.3 液膜的支撑体(多孔膜) | 第21-22页 |
1.4.3 SLM中金属离子传递机理 | 第22-24页 |
1.5 固定载体的促进传递 | 第24-29页 |
1.5.1 化学接技固定 | 第24-26页 |
1.5.2 聚合物包含膜 | 第26-29页 |
1.6 课题研究思路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1-41页 |
2.1 载体PSC-11的合成 | 第31-36页 |
2.1.1 仪器与试剂 | 第31页 |
2.1.2 PSC-11载体的合成方法 | 第31-36页 |
2.1.2.1 单体的合成步骤 | 第32-34页 |
2.1.2.2 载体PSC-11的合成步骤 | 第34-36页 |
2.2 传递实验 | 第36-41页 |
2.2.1 传递实验材料、设备及原理 | 第36-39页 |
2.2.1.1 材料 | 第36页 |
2.2.1.2 实验装置 | 第36-37页 |
2.2.1.3 实验原理 | 第37-39页 |
2.2.2 实验内容 | 第39-41页 |
2.2.2.1 膜的制备 | 第39-40页 |
2.2.2.2 传递实验条件 | 第40-41页 |
第三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| 第41-67页 |
3.1 载体PSC-11在支撑液膜中的传递特性 | 第41-56页 |
3.1.1 不同制膜方法的的离子通量 | 第41-43页 |
3.1.2 膜的稳定性 | 第43-47页 |
3.1.3 以B15C5和PSC-11为载体的Na~+离子通量对比 | 第47-49页 |
3.1.4 平衡离子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3.1.5 在K~+/Na~+传递中的竞争性 | 第52-55页 |
3.1.6 小结 | 第55-56页 |
3.2 载体PSC-11在固定位置载体膜中的传递特性 | 第56-65页 |
3.2.1 在固定位置载体膜(FSCM))中的传递特性 | 第56-61页 |
3.2.1.1 支撑体的选择 | 第56页 |
3.2.1.2 载体PSC-11在FSCM中的传递通量 | 第56-59页 |
3.2.1.3 载体PSC-11中介晶基元的作用 | 第59-61页 |
3.2.1.4 小结 | 第61页 |
3.2.2 在聚合物包含膜(PIM)中的传递特性 | 第61-65页 |
3.2.2.1 CTA的选择 | 第62页 |
3.2.2.2 以B15C5和PSC-11为载体的离子传递 | 第62-63页 |
3.2.2.3 在载体PSC-11中液晶基元作用的分析 | 第63-64页 |
3.2.2.4 小结 | 第64-65页 |
3.3 载体PSC-11的合成 | 第65-67页 |
3.3.1 关于单体OC-9的合成 | 第65页 |
3.3.2 热致液晶特性 | 第65-66页 |
3.3.3 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四章 总结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发表文章目录 | 第73-75页 |
致谢 | 第75-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