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代前期回避制度述评
内容提要 | 第1-5页 |
前 言 | 第5-7页 |
一、 清代前期的任职回避 | 第7-26页 |
(一) 任职的地区回避 | 第7-16页 |
1. 原籍、寄籍和商籍回避 | 第7-9页 |
2. 三个特殊省份的地区回避问题 | 第9-10页 |
3. 回避制度的里程规定 | 第10页 |
4. 几种武职的地区回避 | 第10-13页 |
5. 河员和盐官的地区回避 | 第13-15页 |
6. 八旗官吏的地区回避 | 第15-16页 |
(二) 任职的亲族回避 | 第16-26页 |
1. 日趋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 | 第17-19页 |
2. 几个要害部门的亲族回避 | 第19-22页 |
3. 河员、盐官和教职的亲族回避 | 第22-23页 |
4. 武官的亲族回避 | 第23-24页 |
5. 满蒙官吏的亲族回避 | 第24-26页 |
6. 曲阜世袭荐官制的取消 | 第26页 |
二、 清代前期的科举回避 | 第26-39页 |
(一) 科举的地区回避 | 第26-31页 |
1. 考官地区回避的演变 | 第27-28页 |
2. 江南与陕甘二省乡试回避问题 | 第28-30页 |
3. 顺天乡试的回避 | 第30-31页 |
(二) 科举的亲族回避 | 第31-36页 |
1. 亲族回避的演变 | 第31-33页 |
2. 拣选的亲族回避 | 第33-35页 |
3. 荐举的亲朋回避 | 第35-36页 |
(三) 科举的工作回避 | 第36-39页 |
1. 严格的内外帘回避 | 第36-37页 |
2. 回避卷的设与废 | 第37-39页 |
三、 清代前期回避制度的评价 | 第39-46页 |
(一) 清代前期回避制度的历史特点 | 第39-43页 |
(二) 清代前期回避制度的历史局限 | 第43-46页 |
注 释 | 第46-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