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船舶法》立法研究及立法建议
中文摘要 | 第1-6页 |
英文摘要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1.1 船舶法的概念 | 第8-10页 |
1.2 船舶法的历史发展 | 第10-12页 |
第2章 各国船舶立法状况及相关法律 | 第12-14页 |
2.1 各国船舶立法状况 | 第12-13页 |
2.2 日本《船舶法》 | 第13-14页 |
第3章 我国《船舶法》的调整对象 | 第14-21页 |
3.1 船舶关系概述 | 第14页 |
3.2 《船舶法》所调整的船舶关系 | 第14-17页 |
3.3 有关问题的分析 | 第17-19页 |
3.4 船舶法规系统 | 第19-21页 |
第4章 我国立《船舶法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| 第21-25页 |
4.1 我国立《船舶法》的必要性 | 第21-23页 |
4.2 我国立《船舶法》的可行性 | 第23-25页 |
第5章 我国《船舶法》立法基本问题研究 | 第25-61页 |
5.1 总则 | 第25-30页 |
5.1.1 《船舶法》的立法宗旨 | 第25-26页 |
5.1.2 《船舶法》的适用范围 | 第26-29页 |
5.1.3 《船舶法》主管机关 | 第29-30页 |
5.2 船舶登记 | 第30-39页 |
5.2.1 船舶国籍登记 | 第31-36页 |
5.2.2 船舶权利登记 | 第36-38页 |
5.2.3 两类特殊船舶的登记 | 第38-39页 |
5.3 船舶检验 | 第39-50页 |
5.3.1 船舶检验的适用范围 | 第40-41页 |
5.3.2 船舶的设计和修造 | 第41-43页 |
5.3.3 船舶检验的种类 | 第43-46页 |
5.3.4 船舶吨位丈量、载重线和乘客定额 | 第46-47页 |
5.3.5 船舶检验管理 | 第47-50页 |
5.4 船舶防污染 | 第50-56页 |
5.4.1 船舶防污染立法状况 | 第50-51页 |
5.4.2 我国《船舶法》防污染规定的特色 | 第51-52页 |
5.4.3 《船舶法》的防污染机制 | 第52-56页 |
5.5 船舶证书、文书 | 第56-57页 |
5.5.1 船舶证书、文书的种类 | 第56-57页 |
5.5.2 船舶证书、文书的效力 | 第57页 |
5.6 法律责任 | 第57-61页 |
5.6.1 船舶管理行政责任的特征 | 第58页 |
5.6.2 惩罚性法律责任 | 第58-59页 |
5.6.3 行政和法律救济 | 第59-61页 |
第6章 《船舶法》立法建议 | 第61-70页 |
结论 | 第70-71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