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森林树种论文--阔叶乔木论文--杨论文--毛白杨论文

毛白杨木质素合成相关基因分离和转基因杨树植株获得

中文摘要第1-7页
英文摘要第7-9页
缩写词第9-10页
第一部分 木质素生物合成途径及调控的研究进展(综述第10-27页
 一 木质素的特征第10-13页
 二 木质素单体的生物合成第13-19页
 三 木质素生物合成调控的研究进展第19-23页
 四 问题与展望第23-27页
第二部分 毛白杨COMT、CCoAOMT基因cDNA的克隆与序列分析第27-47页
 一 引言第27-28页
 二 材料与方法第28-35页
  2.1 材料第28-29页
  2.2 方法第29-35页
   2.2.1 总RNA的提取第29页
   2.2.2 mRNA的纯化第29-30页
   2.2.3 反转录第30页
   2.2.4 引物设计第30-31页
   2.2.5 RT-PCR扩增第31页
   2.2.6 扩增产物的克隆、测序及序列分析第31-33页
   2.2.7 Northern点杂交第33-35页
 三 结果与分析第35-45页
  3.1 特异性扩增产物的获得第35-37页
  3.2 扩增产物的克隆第37页
  3.3 COMTcDNA序列及分析第37-42页
  3.4 CCoAOMTcDNA序列及分析第42-44页
  3.5 COMT和CCoAOMT基因表达特征分析第44-45页
 四 讨论第45-47页
  4.1 不同种杨树COMT和CCoAOMT基因核苷酸序列比较第45-46页
  4.2 毛白杨COMT和CCoAOMT基因表达的特异性第46-47页
第三部分 毛白杨组培再生系统的建立第47-61页
 一 引言第47-50页
 二 材料和方法第50-52页
  2.1 材料的收集与处理第50页
  2.2 杨树组织培养基第50-51页
   2.2.1 普通毛白杨试管苗组培再生第50-51页
   2.2.2 三倍体毛白杨组培再生第51页
  2.3 三倍体毛白杨外植体表面消毒和接种第51-52页
   2.3.1 表面消毒第51-52页
   2.3.2 接种培养第52页
  2.4 芽的增殖第52页
  2.5 根的诱导第52页
 三 结果和讨论第52-61页
  3.1 不同消毒方法效果比较第52-53页
  3.2 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的获得第53-57页
  3.3 三倍体毛白杨组培苗的叶片与茎段培养第57-59页
  3.4 普通毛白杨组培苗叶片培养第59-61页
第四部分 反义表达载体构建与表达反义CCoAOMT基因杨树的获得第61-78页
 一 前言第61页
 二 材料与方法第61-69页
  2.1 材料第61页
  2.2 反义表达载体构建第61-63页
  2.3 CaCl2法制备农杆菌感受态第63-65页
  2.4 农杆菌感受态的冻融法转化第65页
  2.5 农杆菌介导的杂交杨转化第65-66页
  2.6 PCR检测转基因植株第66-67页
  2.7 CTAB法大量提取总基因组DNA第67-68页
  2.8 PCR-Southern检测转基因植株第68页
  2.9 Southern检测转基因植株第68-69页
  2.10 RNA单链标记为探针的Northern点杂交第69页
 三 结果与分析第69-76页
  3.1 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第70-72页
  3.2 转基因杂交杨的PCR及PCR-Southern检测第72-73页
  3.3 转基因杂交杨YAPCOA38的Southern检测第73-74页
  3.4 RNA单链标记为探针的Northern点杂交第74-76页
 四 讨论第76-78页
参考文献第78-89页
发表文章第89页

论文共8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风险投资退出问题探讨
下一篇:IL-2、IL-12在大鼠角膜移植物的表达及IL-1RA的抗免疫排斥作用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