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 | 第1-7页 |
第一章 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的作用 | 第7-17页 |
1.1 退出机制在风险投资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 | 第7-8页 |
1.1.1 退出机制是构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的重要环节 | 第7页 |
1.1.2 是所有者权益变现的出路 | 第7页 |
1.1.3 是实现投资回报的有效途径 | 第7-8页 |
1.2 退出机制有助于解决风险资本形成的障碍 | 第8-10页 |
1.3 退出机制支持了风险企业的后续发展 | 第10-11页 |
1.4 退出机制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| 第11-13页 |
1.5 退出机制对我国风险投资事业发展的作用 | 第13-17页 |
第二章 退出方式的分析 | 第17-30页 |
2.1 风险资本退出的四大途径 | 第17-19页 |
2.1.1 IPO方式 | 第17-18页 |
2.1.2 其他企业兼并、收购方式 | 第18页 |
2.1.3 风险企业回购的方式 | 第18-19页 |
2.1.4 破产清算方式 | 第19页 |
2.2 退出方式的利弊比较 | 第19-23页 |
2.2.1 IPO方式的优缺点 | 第20-21页 |
2.2.2 由其他企业兼并收购的优缺点 | 第21-22页 |
2.2.3 回购方式的优缺点 | 第22-23页 |
2.3 退出条件的信息经济学分析 | 第23-30页 |
2.3.1 风险资本退出的信息结构 | 第23-24页 |
2.3.2 IPO条件下的风险资本与风险企业的博弈及其均衡 | 第24-26页 |
2.3.3 非IPO条件下的风险企业与其他企业的竞价购买博弈 | 第26-30页 |
第三章 我国目前的退出方式及存在问题 | 第30-37页 |
3.1 利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第二板市场 | 第30-33页 |
3.1.1 利用美国的那斯达克市场 | 第30-31页 |
3.1.2 利用香港的创业板 | 第31-32页 |
3.1.3 利弊分析 | 第32-33页 |
3.2 利用主板市场 | 第33-35页 |
3.2.1 利用主板市场 | 第33-34页 |
3.2.2 利用主板市场的弊端 | 第34-35页 |
3.3 各种收购方式 | 第35-37页 |
第四章 构建完善的退出机制 | 第37-51页 |
4.1 如何构建二板市场 | 第37-46页 |
4.1.1 构建二板市场的必要性 | 第37-39页 |
4.1.2 我国二板市场建设的可行性 | 第39-46页 |
4.2 其他退出方式的构建 | 第46-49页 |
4.3 配套制度的建设 | 第49-51页 |
结论 | 第51-52页 |
注释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6页 |
附记 | 第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