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赛珍珠现象”的历史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1页 |
绪论 | 第11-17页 |
1、赛珍珠研究的历史回顾 | 第11-15页 |
2、本文研究的方法及价值 | 第15-17页 |
一、赛珍珠现象阐释 | 第17-23页 |
1、赛珍珠现象的历史定位 | 第17-18页 |
2、赛珍珠现象的特征 | 第18-23页 |
(1) 历史性 | 第19-20页 |
(2) 特殊性 | 第20-21页 |
(3) 全球性 | 第21-23页 |
二、赛珍珠现象形成的历史因素 | 第23-36页 |
1、中国历史和社会氛围的熏陶 | 第23-28页 |
(1) 早年在华的生活经历 | 第23-25页 |
(2) 对中国社会动荡的印象 | 第25-28页 |
2、西方基督教文化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、20世纪上半叶国际时局的作用 | 第29-36页 |
(1) 西方对东方的新认识 | 第30-32页 |
(2) 国际时局的新变化 | 第32-36页 |
三、赛珍珠文学作品的历史研读 | 第36-46页 |
1、介入文学作品中的历史 | 第36-41页 |
(1) 对"灾乱"的描写 | 第36-38页 |
(2) 对中国抗日战争的真实记录 | 第38-41页 |
2、展示中国传统观念 | 第41-46页 |
(1) 子嗣意识和孝顺观念 | 第41-43页 |
(2) 神灵崇拜意识 | 第43-46页 |
四、赛珍珠政治文论的历史研读 | 第46-60页 |
1、支持中国抗日战争 | 第46-50页 |
2、推动中国教育事业 | 第50-54页 |
(1) 在中国的任教经历 | 第51页 |
(2) 晏阳初与赛珍珠对"平民教育"的共识 | 第51-52页 |
(3) 推进"平民教育" | 第52-54页 |
3、关注亚洲民主政治 | 第54-60页 |
(1) 关注中国民主 | 第55-58页 |
(2) 支持印度民主 | 第58-60页 |
五、结语 | 第60-6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2-68页 |
后记 | 第68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