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1页 |
引言 | 第11-14页 |
第一部分 民事习惯对西方民法的贡献与价值 | 第14-20页 |
一、民事习惯对法国民法典的贡献 | 第14-15页 |
二、民事习惯对德国民法典的贡献 | 第15-17页 |
三、民事习惯在瑞士民法典中的地位 | 第17页 |
四、民事习惯对日本民法典的贡献 | 第17-19页 |
五、小结 | 第19-20页 |
第二部分 中国民法理论语境中的民事习惯考察 | 第20-33页 |
一、回顾历史──20世纪前期民事习惯调查与民法典编纂 | 第20-23页 |
二、当代民法理论语境中的民事习惯 | 第23-29页 |
(一) 历史的透视──新中国民间民事习惯兴衰(以《民法通则》出台前为主要考察时期) | 第23-26页 |
(二) 当代制定法的透视──当代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习惯(以《民法通则》生效后逐步建立的民事法律体系为考察对象) | 第26-27页 |
(三) 民法典论战的透视──法典化的形式理性对习惯的拒斥 | 第27-29页 |
三、小结 | 第29-33页 |
(一) 简要梳理 | 第29页 |
(二) 为什么民法理论轻视民事习惯? | 第29-33页 |
第三部分 当代民法实践中的民事习惯 | 第33-45页 |
一、现有民事制定法对习惯的取代和压制是否成功 | 第33-39页 |
二、看得见的民事习惯──真实而有力的存在 | 第39-42页 |
(一) 古老习惯的当代延续 | 第40-41页 |
(二) 民事习惯的当代展开 | 第41-42页 |
三、理论与实践的比较观察 | 第42-45页 |
第四部分 民法典与民事习惯的整合──为着“中国特色”的民法典 | 第45-50页 |
第五部分 余论──民事习惯入律途径初探 | 第50-56页 |
一、途径之一──直接规定民事习惯的法律渊源地位 | 第50-52页 |
二、途径之二──民事习惯调查 | 第52-56页 |
(一) 民事习惯调查不是民风民俗调查 | 第52-53页 |
(二) 民事习惯调查对象必须以“人”为本 | 第53-54页 |
(三) 民事习惯调查者必须以民法人为核心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