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前言 | 第10-11页 |
第一部分 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理论概述 | 第11-17页 |
一、客观主义——客观标志原则 | 第11-12页 |
二、主观主义——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| 第12-16页 |
(一)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提出 | 第12-13页 |
(二)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下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选择 | 第13-16页 |
三、客观主义与主观主义的妥协——最密切联系原则 | 第16-17页 |
(一)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(二) 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应用 | 第17页 |
第二部分 涉外合同准据法适用的范围 | 第17-20页 |
一、统一论与分割论 | 第17-18页 |
二、当事人的缔约能力 | 第18页 |
三、合同形式有效性 | 第18-19页 |
四、合同的成立和效力 | 第19-20页 |
(一) 合同的成立 | 第19页 |
(二) 合同的效力 | 第19-20页 |
第三部分 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评析 | 第20-24页 |
一、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立法实践评析 | 第20-22页 |
(一) 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 | 第21-22页 |
(二) 最密切联系原则 | 第22页 |
二、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的司法实践评析 | 第22-24页 |
第四章 完善我国涉外合同法律适用立法的构想 | 第24-31页 |
一、当事人意思自治原则的完善 | 第25-27页 |
(一) 选择法律的时间 | 第25-26页 |
(二) 法律选择变更的限制 | 第26页 |
(三) 选择法律的方式 | 第26-27页 |
(四) 法律选择的范围 | 第27页 |
二、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完善 | 第27-28页 |
三、涉外合同准据法适用范围的完善 | 第28-31页 |
(一) 明确规定涉外合同准据法的适用采用分割论 | 第28-29页 |
(二) 对涉外合同当事人缔约能力的准据法做出专门规定 | 第29页 |
(三) 对涉外合同形式效力的准据法做出明确规定 | 第29-31页 |
结语 | 第31-3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2-3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