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1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9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| ·现场总线概述 | 第9-11页 |
| ·现场总线的特点与优点 | 第9-10页 |
| ·几种常见现场总线 | 第10-11页 |
| ·电机保护的现状研究与发展 | 第11-14页 |
| ·电机的保护方式的发展 | 第11-13页 |
| ·国内外电机保护理论的发展 | 第13-14页 |
| ·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PROFIBUS 总线 | 第16-28页 |
| ·PROFIBUS 组成 | 第16-17页 |
| ·PROFIBUS 的基本特性 | 第17-22页 |
| ·PROFIBUS 协议结构 | 第17-19页 |
| ·PROFIBUS 现场总线传输技术 | 第19-20页 |
| ·PROFIBUS 总线存取协议 | 第20-22页 |
| ·PROFIBUS-DP 概述 | 第22-26页 |
| ·PROFIBUS-DP 的功能 | 第22-24页 |
| ·PROFIBUS-DP 的通信机理 | 第24-26页 |
| ·PROFIBUS-DP 通讯实现 | 第26-28页 |
| ·DP 主、从站的主要任务 | 第26-27页 |
| ·DP 主、从站协议实现 | 第27-28页 |
| 第三章 电机保护基本原理 | 第28-41页 |
| ·电动机的常见故障类型 | 第28-32页 |
| ·对称分量法 | 第28-29页 |
| ·负序、零序电流分量的检测 | 第29-31页 |
| ·常见故障保护 | 第31-32页 |
| ·电动机保护原理 | 第32-35页 |
| ·电流速断保护 | 第32页 |
| ·过负荷保护 | 第32-33页 |
| ·正序反时限电流保护 | 第33-34页 |
| ·负序反时限电流保护 | 第34页 |
| ·零序电流保护 | 第34-35页 |
| ·采样算法 | 第35-41页 |
| ·常见微机保护交流采样算法 | 第35-38页 |
| ·傅氏算法及改进半波傅氏算法原理 | 第38-41页 |
| 第四章 PROFIBUS-DP 电机保护智能从站实现 | 第41-60页 |
| ·系统总体设计 | 第41-42页 |
| ·PROFIBUS 接口模块设计 | 第42-47页 |
| ·SPC3 接口芯片简介 | 第42-45页 |
| ·专用协议芯片SPC3 与CPU 的连接 | 第45-46页 |
| ·SPC3 实现 DP 从站 | 第46-47页 |
| ·ARM 与89S52 的数据通信模块设计 | 第47-48页 |
| ·双口RAM 空间的划分 | 第48页 |
| ·数据交互方式 | 第48页 |
| ·人机界面模块设计 | 第48-51页 |
| ·液晶模块 | 第49-50页 |
| ·键盘模块 | 第50-51页 |
| ·输入与输出模块设计 | 第51-52页 |
| ·输入模块 | 第51-52页 |
| ·输出模块 | 第52页 |
| ·电动机保护装置软件设计 | 第52-60页 |
| ·程序设计语言的选择 | 第52-53页 |
| ·PROFIBUS 通讯接口软件设计 | 第53-57页 |
| ·电机保护的软件设计 | 第57-60页 |
| 第五章 电动机保护装置的测试与实验 | 第60-68页 |
| ·PROFIBUS 总线通讯调试 | 第60-65页 |
| ·调试平台 | 第60页 |
| ·网络组态 | 第60-62页 |
| ·GSD(设备数据库)文件及其说明 | 第62-64页 |
| ·测试和报文分析 | 第64-65页 |
| ·电动机保护测试 | 第65-68页 |
| ·短路实验 | 第65-66页 |
| ·缺相及相不平衡实验 | 第66页 |
| ·过载保护实验 | 第66页 |
| ·堵转和起动超时保护试验 | 第66-68页 |
|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·结论 | 第68页 |
| ·后续工作展望 | 第68-69页 |
| 致谢 | 第69-7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0-73页 |
|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