稻田生物多样性控制稻飞虱和稗草的效应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1页 |
| 1 引言 | 第11-20页 |
| ·问题的提出 | 第11页 |
| ·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9页 |
| ·农业生物多样性内涵及其特点 | 第11-12页 |
| ·农田边界在病虫草的控制的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·农业物种多样性对病虫草的控制 | 第13-17页 |
| ·间套混作对病虫草的控制 | 第13-14页 |
| ·稻鱼(萍)共生对病虫草的控制 | 第14-15页 |
| ·稻鸭共生对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控制 | 第15-17页 |
| ·农业种质遗传多样性的作用 | 第17-19页 |
| ·需要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| 第19页 |
| ·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0页 |
| ·研究内容 | 第19页 |
| ·研究思路 | 第19-20页 |
| 2 研究方法 | 第20-25页 |
| ·稻田物种多样性控制虫草效应 | 第20-23页 |
| ·研究区域概况 | 第20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0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20-22页 |
| ·测定项目 | 第22-23页 |
| ·水稻生长动态、产量测定 | 第22页 |
| ·鱼生长量测定 | 第22页 |
| ·稻田稻飞虱调查 | 第22页 |
| ·稻田稻纵卷叶螟调查 | 第22页 |
| ·稻田蜘蛛调查 | 第22页 |
| ·杂草物种数、物种个数及生物量测定 | 第22页 |
| ·单蔸水稻鱼碰撞次数调查 | 第22页 |
| ·鱼碰撞水稻掉落飞虱数调查 | 第22页 |
| ·人为模拟鱼取食稻飞虱试验 | 第22-23页 |
| 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3页 |
| ·稻田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草害试验 | 第23-25页 |
| ·研究区域介绍 | 第23页 |
| ·试验材料 | 第23页 |
| ·试验设计 | 第23-24页 |
| ·测定项目 | 第24页 |
| ·水稻的产量测定 | 第24页 |
| ·稗草密度测定 | 第24页 |
| ·稗草生物量的测定 | 第24页 |
| ·统计分析方法 | 第24-25页 |
| 3 研究结果 | 第25-35页 |
| ·稻田物种多样性试验 | 第25-32页 |
| ·水稻生长动态 | 第25-26页 |
| ·水稻的产量 | 第26-27页 |
| ·鱼生长及产量 | 第27-28页 |
| ·水稻害虫数量 | 第28-29页 |
| ·天敌的数量 | 第29-30页 |
| ·杂草的密度和生物量 | 第30-31页 |
| ·鱼活动及其对稻飞虱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| ·稻田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草害的效应 | 第32-35页 |
| ·各个水稻品种单种的表现 | 第32-33页 |
| ·水稻的产量测定 | 第33页 |
| ·稗草的生物量 | 第33-34页 |
| ·稗草密度 | 第34-35页 |
| 4 讨论 | 第35-39页 |
| ·稻田系统中物种多样性控草虫效应和机理 | 第35-36页 |
| ·稻田水稻遗传多样性控制草害的效应和机理 | 第36-37页 |
| ·农田系统物种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综合效应 | 第37页 |
| ·农田系统生物多样性与生产力稳定性的关系 | 第37-39页 |
| 5 小结 | 第39-40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40-47页 |
| 致谢 | 第47-48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48页 |
| 研究生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