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的影响因素分析

摘要第1-7页
ABSTRACT第7-15页
第1章 绪论第15-32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背景第15页
     ·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5-16页
   ·发酵法生物制氢理论现状第16-23页
     ·生物制氢发展第16-17页
     ·生物制氢的理论第17-21页
     ·微生物产氢酶系及代谢机制第21-23页
   ·发酵法生物产氢技术研究现状第23-28页
     ·工艺型式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废弃物作为生物制氢的底物第24-27页
     ·控制对策研究第27-28页
   ·利用污泥厌氧生物产氢研究进展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污泥的基本特征第28页
     ·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第28-29页
     ·污泥的资源化第29页
     ·污泥的产氢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-30页
   ·课题研究的内容第30-32页
第2章 灭菌预处理污泥及其滤液产氢发酵的比较研究第32-46页
   ·前言第32页
   ·提高污泥产氢量的主要预处理方法第32-35页
     ·机械法第32页
     ·化学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超声波法第33页
     ·热水解处理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生物酶分解法第34页
     ·冻融法第34页
     ·投加产甲烷菌抑制剂第34页
     ·污泥过滤法第34-35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35页
     ·剩余污泥第35页
     ·产氢菌第35页
   ·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第35-37页
     ·主要试验仪器第35-36页
     ·主要实验装置第36-37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37页
     ·气体组分的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·液体组分分析第37页
     ·可溶解性蛋白质和总糖的测定第37页
   ·实验设计与步骤第37-38页
     ·污泥的预处理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38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38-45页
     ·两种底物在产氢发酵过程中SCOD 的变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发酵过程中氢气产量变化第39-41页
     ·发酵底物中可溶性有机物质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pH 的变化与产氢发酵类型的比较第42-44页
     ·底物组成的变化对产氢量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产氢延迟时间的差异分析第45页
   ·小结第45-46页
第3章 可溶解性重金属去除对预处理污泥产氢发酵的影响第46-59页
   ·前言第46页
   ·重金属对产氢发酵的影响第46-49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离子的生物功能第47页
     ·生物利用率第47-48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离子对产氢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49-50页
     ·剩余污泥第49页
     ·产氢菌第49-50页
     ·重金属吸附剂第50页
   ·主要试验仪器与设备第50页
     ·主要的试验仪器第50页
     ·主要的试验设备第50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50页
     ·污泥中可溶解性重金属浓度第50页
     ·气体组分的测定第50页
     ·反应末端液态组分的测定第50页
     ·可溶解性蛋白质和总糖的测定第50页
   ·实验设计与步骤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可溶解性重金属去除第50-51页
     ·厌氧产氢发酵第5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1-58页
     ·产氢效果的比较第51页
     ·投加不同量CHAP 四种重金属的去除效果第51-52页
     ·氢气产量变化第52-54页
     ·底物中SCOD 的变化第54-55页
     ·可溶解性蛋白质和总糖的变化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反应过程中pH 的变化与末端液相的组成第56-57页
     ·CHAP 投加对产氢发酵的影响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·小结第58-59页
第4章 S-TE 预处理污泥厌氧发酵产氢研究第59-71页
   ·前言第59页
   ·嗜热菌溶解污泥的研究进展第59-62页
     ·S-TE 污泥溶解原理第59-60页
     ·S-TE 污泥溶解的影响因素第60-62页
     ·S-TE 对后续厌氧处理的影响第6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第62页
     ·剩余污泥第62页
     ·嗜热菌第62页
     ·产氢菌第62页
   ·主要的试验仪器与设备第62-63页
     ·主要的试验仪器第62页
     ·主要的试验设备第62-63页
   ·分析方法第63页
   ·实验设计与步骤第63-64页
     ·嗜热菌预处理污泥第63-64页
     ·热水解预处理污泥第64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64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64-70页
     ·不同预处理后污泥的产氢情况第64-65页
     ·污泥可溶解性化学需氧量(SCOD)的变化第65-66页
     ·底物中可溶性蛋白质、还原糖浓度的变化第66-68页
     ·污泥pH 的变化第68页
     ·污泥中VSS/TSS 的变化规律第68-69页
     ·结果分析第69-70页
   ·小结第70-71页
结论第71-73页
参考文献第73-81页
致谢第81-82页
附录A 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2页

论文共8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活性真菌对重金属离子吸附及抗性的实验研究
下一篇:柴油降解菌的筛选、降解条件优化及其降解机理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