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Mg2+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及其除磷机理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1页
插图索引第11-12页
附表索引第12-13页
第1章 绪论第13-26页
   ·好氧颗粒污泥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-16页
     ·国外好氧颗粒污泥的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·好氧颗粒污泥的基本特点第16-18页
     ·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态第16页
     ·密度、沉降性能和强度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好氧颗粒污泥的活性第17页
     ·化学组成及生物学特征第17-18页
   ·好氧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因素第18-23页
     ·反应器的类型第18页
     ·接种污泥第18页
     ·有机负荷第18-19页
     ·水力剪切力第19-20页
     ·沉降时间第20页
     ·进水基质类型第20-21页
     ·水力停留时间第21页
     ·选择压第21页
     ·基质匮乏期第21-22页
     ·多价阳离子或载体第22页
     ·抑制物质第22页
     ·溶解氧(DO)、温度和pH第22-23页
   ·好氧颗粒污泥的形成机理第23-25页
     ·晶核假说第23页
     ·胞外多聚物假说第23-24页
     ·自凝聚原理第24页
     ·细胞表面疏水性假说第24页
     ·丝状菌假说第24-25页
   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5-26页
第2章 废水生物除磷技术第26-40页
   ·概述第26页
   ·生物除磷原理:PAOS 原理第26-28页
   ·生物除磷的影响因素第28-30页
     ·碳源的影响第28页
     ·溶解氧浓度的影响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厌氧区硝态氮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·污泥龄(SRT)的影响第29页
     ·pH 值和温度第29-30页
   ·生物除磷法第30-33页
     ·A/O 工艺第30-31页
     ·厌氧-缺氧-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(A~2/O 工艺)第31-32页
     ·Phostrip 工艺第32页
     ·Phoredox(Bardenpho 工艺的改良型)第32-33页
   ·生物除磷脱氮新技术——反硝化除磷技术第33-40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除磷机理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除磷的主要影响因素第34-36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除磷工艺第36-38页
     ·实现反硝化除磷新途径——颗粒污泥法第38-40页
第3章 Mg~(2+)对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的影响第40-49页
   ·引言第40-42页
     ·Mg~(2+)的影响第40-41页
     ·Ca~(2+)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·Fe~(2+)的影响第41页
     ·Al~(3+)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·试验用水和接种污泥第42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法第42-43页
     ·分析项目和分析方法第43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43-48页
     ·污泥颗粒外观形态变化第43-44页
     ·镁离子浓度对颗粒化程度和颗粒污泥尺寸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·SS 和SVI 变化第45-46页
     ·COD 去除率第46-47页
     ·胞外多聚物含量的变化第47-48页
   ·结论第48-49页
第4章 好氧颗粒污泥的除磷机理研究第49-58页
   ·引言第49-50页
   ·试验材料与方法第50-53页
     ·试验方案第50页
     ·试验装置及运行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  ·确定反硝化聚磷菌比例的方法第51-53页
     ·进水水质第53页
     ·分析项目和方法第53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3-57页
     ·长期运行中COD、TIN、TP 的变化第53-55页
     ·颗粒污泥同步除磷脱氮机理的分析第55-56页
     ·反硝化聚磷菌在好氧颗粒污泥中的比例第56-57页
   ·结论第57-58页
结论与研究展望第58-60页
 结论第58页
 研究展望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附录 A 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-71页
附录 B COD 微波消解滴定法第71-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城市工业固体废物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方法及其应用研究
下一篇:全程自养脱氮及厌氧氨氧化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