microRNA分离制备方法的研究
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7页 |
1 MicroRNA概述 | 第11页 |
2 MicroRNA的生物合成原理和作用机制 | 第11-12页 |
3 MicroRNA与肿瘤 | 第12-13页 |
4 循环MicroRNA的研究现状 | 第13-16页 |
·循环microRNA的发现 | 第13-14页 |
·循环microRNA与肿瘤 | 第14页 |
·循环microRNA的生物学功能的研究 | 第14-15页 |
·循环microRNA的表达及其相关标记物 | 第15-16页 |
·循环microRNA在治疗中的应用 | 第16页 |
5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小鼠肝脏Mi croRNA的分离制备 | 第17-35页 |
1 材料与试剂 | 第17-20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17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17-18页 |
·试剂溶液配制 | 第18-19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19-20页 |
·连接子及引物 | 第2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20-29页 |
·实验准备工作 | 第20-21页 |
·小鼠肝脏总RNA的提取 | 第21-22页 |
·小鼠肝脏microRNA的cDNA的制备 | 第22-25页 |
·Poly(A)聚合酶加尾 | 第23页 |
·Poly(A)聚合酶的灭活 | 第23-24页 |
·mi croRNA的5’端连接 | 第24页 |
·反转录制备cDNA | 第24-25页 |
·PCR扩增连接产物 | 第25页 |
·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 | 第25-26页 |
·配制10%非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 | 第25-26页 |
·电泳检测目的条带 | 第26页 |
·目的条带的回收并纯化 | 第26页 |
·microRNA的克隆测序 | 第26-28页 |
·目的片段的连接 | 第26页 |
·大肠杆菌JM109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| 第26-27页 |
·感受态细胞转化率检测 | 第27页 |
·转化 | 第27-28页 |
·PCR阳性克隆鉴定 | 第28页 |
·质粒提取 | 第28-29页 |
·测序分析 | 第29页 |
3 结果 | 第29-33页 |
·目的条带的分离 | 第29-30页 |
·目的条带的转化 | 第30-31页 |
·交错PCR | 第31页 |
·序列比对 | 第31-33页 |
4 讨论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人血清MicroRNA的分离制备 | 第35-49页 |
1 材料与试剂 | 第35-37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35页 |
·主要试剂 | 第35-36页 |
·试剂溶液配制 | 第36页 |
·仪器设备 | 第36页 |
·连接子及引物合成 | 第36-37页 |
·连接子法 | 第36页 |
·Poly(A)加尾法 | 第36-37页 |
·Dra Ⅰ酶切法 | 第37页 |
·克隆测序引物合成 | 第3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7-43页 |
·总RNA的提取 | 第37-38页 |
·血清microRNA的cDNA的制备 | 第38-43页 |
·连接子法分离制备 | 第38-40页 |
·microRNA的3’端连接 | 第39-40页 |
·microRNA的5’端连接 | 第40页 |
·microRNA的反转录 | 第40页 |
·Poly(A)加尾法分离制备cDNA | 第40-41页 |
·Poly(A)聚合酶加尾 | 第40页 |
·Poly(A)聚合酶的灭活 | 第40-41页 |
·microRNA的5’端连接 | 第41页 |
·反转录制备cDNA | 第41页 |
·Dra Ⅰ酶切法 | 第41-43页 |
·Poly(A)聚合酶加尾 | 第41页 |
·Poly(A)聚合酶的灭活 | 第41页 |
·连接产物cDNA的反转录 | 第41页 |
·microRNA的5’端连接 | 第41-42页 |
·PCR扩增模板 | 第42页 |
·Dra Ⅰ酶切 | 第42-43页 |
·PCR扩增连接产物 | 第43页 |
·目的条带的检测、回收及克隆测序 | 第43页 |
3 结果 | 第43-47页 |
·Poly(A)加尾法 | 第43-45页 |
·连接子法 | 第45页 |
·Dra Ⅰ酶切法 | 第45-47页 |
4 讨论 | 第47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