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缩略表 | 第7-13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3-31页 |
·大豆蛋白胶粘剂概述 | 第13-17页 |
·胶粘剂的概念及发展概述 | 第13-14页 |
·变(改)性大豆蛋白胶粘剂的研究进展 | 第14-16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胶粘剂 | 第16-17页 |
·胶粘剂胶粘机理 | 第17-21页 |
·胶接基本理论 | 第17-19页 |
·大豆蛋白分子基础及胶粘原理 | 第19-21页 |
·尿素变性蛋白质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3页 |
·尿素变性蛋白质的理论概述 | 第21-22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理论概述 | 第22-23页 |
·立题背景和意义 | 第23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| 第23-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-31页 |
第二章 尿素变性7S、11S球蛋白的湿润性能、二级结构对其胶粘性质的影响 | 第31-46页 |
·前言 | 第31-32页 |
·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32页 |
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32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32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32-35页 |
·7S和11S球蛋白的制备 | 第32-33页 |
·尿素变性7S、11S球蛋白的制备 | 第33页 |
·木块样品的制备 | 第33页 |
·接触角测量 | 第33页 |
·胶粘强度的测量 | 第33-34页 |
·蛋白质二级结构的测量 | 第34页 |
·蛋白质的热变性质 | 第34页 |
·蛋白质特性粘度的测定 | 第34页 |
·蛋白质表观粘度的测定 | 第34-35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3页 |
·不同胶粘剂在木块上的湿润能力 | 第35-37页 |
·不同浓度尿素变性后的蛋白质胶粘剂的胶粘强度 | 第37-38页 |
·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与胶粘强度的关系 | 第38-40页 |
·尿素变性7S、11S的热变性质 | 第40页 |
·尿素变性前后的7S、11S的特性粘度 | 第40-41页 |
·蛋白质的表观粘度 | 第41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6页 |
第三章 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结构及胶粘性质研究 | 第46-67页 |
·前言 | 第46页 |
·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46-47页 |
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46-47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47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47-51页 |
·原料的制备 | 第47-48页 |
·大豆蛋白(SPI)的提取 | 第47-48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制备 | 第48页 |
·SPI中基本成分的测定 | 第48页 |
·280uM激发的变性大豆蛋白的内源性荧光光谱 | 第48页 |
·傅立叶红外(FTIR)光谱分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| 第48-49页 |
·蛋白质特性粘度的测定 | 第49页 |
·蛋白质巯基含量的测定 | 第49-50页 |
·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| 第50页 |
·凝胶色谱(SEC-HPLC)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| 第50页 |
·应用纳米激光分析仪分析样品的粒径分布 | 第50页 |
·蛋白质表观粘度的测定 | 第50-51页 |
·木块样品的制备 | 第51页 |
·胶粘强度的测量 | 第51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51-64页 |
·提取的大豆蛋白的主要指标 | 第51页 |
·尿素变性前后大豆蛋白的内源性荧光光谱的分析比较 | 第51-52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二级结构 | 第52-55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特性粘度 | 第55页 |
·尿素变性对蛋白质巯基含量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·尿素变性对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| 第57-58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粒径分布 | 第58-60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表观粘度 | 第60-61页 |
·尿素变性对蛋白质胶粘强度的影响 | 第61-6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4-67页 |
第四章 加热对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结构的影响研究 | 第67-84页 |
·前言 | 第67页 |
·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67-68页 |
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67-68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68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8-70页 |
·原料的制备 | 第68-69页 |
·大豆蛋白(SPI)的提取 | 第68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加热处理的样品制备 | 第68-69页 |
·尿素变性及加热处理对蛋白质热力学的影响 | 第69页 |
·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| 第69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分析 | 第69页 |
·变性蛋白质游离巯基含量的测定 | 第69页 |
·变性蛋白质表面疏水性的测定 | 第69页 |
·凝胶色谱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| 第69-70页 |
·应用纳米激光分析仪分析样品的粒径分布 | 第70页 |
·木块样品的制备 | 第70页 |
·抗水性实验 | 第70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70-81页 |
·尿素变性及加热处理对蛋白质热力学的影响 | 第70-72页 |
·100℃加热对尿素变性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结果 | 第74-76页 |
·100℃加热对尿素变性蛋白质的巯基含量的影响 | 第76-77页 |
·100℃加热对尿素变性蛋白质的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| 第77-78页 |
·100℃加热对尿素变性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 | 第78-79页 |
·100℃加热对尿素变性蛋白质的粒径分布的影响 | 第79-81页 |
·抗水性实验 | 第8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2-84页 |
第五章 加热固化对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分子间作用力的影响研究 | 第84-99页 |
·前言 | 第84页 |
·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84-85页 |
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84-85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85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85-87页 |
·原料的制备 | 第85-86页 |
·大豆蛋白的提取 | 第85页 |
·加热固化后的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制备 | 第85-86页 |
·溶出活化能的测定 | 第86页 |
·不同溶剂溶解蛋白质样品表征分子间作用力 | 第86页 |
·还原原态电泳 | 第86页 |
·非还原SDS-PAGE变性电泳 | 第86-87页 |
·还原SDS-PAGE电泳 | 第87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87-95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加热固化后的溶出活化能 | 第87-89页 |
·尿素变性大豆蛋白加热固化后的分子间作用力 | 第89-92页 |
·还原原态电泳 | 第92-93页 |
·非还原SDS-PAGE变性电泳分析 | 第93-94页 |
·还原 SDS-PAGE电泳分析 | 第94-9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99页 |
第六章 化学交联对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结构及胶粘性能的影响研究 | 第99-116页 |
·前言 | 第99-100页 |
·实验材料与设备 | 第100-101页 |
·主要材料与试剂 | 第100页 |
·主要设备 | 第100-101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101-103页 |
·原料的制备 | 第101页 |
·大豆蛋白的提取 | 第101页 |
·戊二醛交联的尿素变性大豆蛋白的制备 | 第101页 |
·差示扫描量热分析(DSC) | 第101页 |
·热重分析(TGA) | 第101页 |
·SEC-HPLC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| 第101-102页 |
·SDS-PAGE凝胶电泳 | 第102页 |
·交联后蛋白质的表观粘度的测定 | 第102页 |
·木块的制备 | 第102页 |
·干胶粘强度的测定 | 第102页 |
·抗水性实验 | 第102页 |
·浸泡后胶粘强度测定 | 第102-103页 |
·胶粘剂中戊二醛残留量的测定 | 第103页 |
·结果与讨论 | 第103-113页 |
·热变性温度DSC分析 | 第103-104页 |
·热重分析(TGA) | 第104-106页 |
·交联后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| 第106-107页 |
·SDS-PAGE凝胶电泳 | 第107-108页 |
·尿素变性后戊二醛交联的蛋白质的表观粘度 | 第108-109页 |
·戊二醛交联对尿素变性后的蛋白质胶粘强度的影响 | 第109-110页 |
·抗水性实验 | 第110-111页 |
·胶粘剂中戊二醛残留量的测定 | 第111-11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6页 |
主要结论 | 第116-118页 |
展望 | 第118-119页 |
论文创新点 | 第119-120页 |
致谢 | 第120-122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| 第122-123页 |
附录1 | 第12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