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| 第8-9页 |
1、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 | 第8页 |
2、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| 第8页 |
3、分析了我国城乡发展不协调的现状及原因 | 第8-9页 |
二、国外研究成果述评 | 第9-10页 |
1、城乡融合理论 | 第9-10页 |
2、农业区位理论 | 第10页 |
3、“田园城市”理论 | 第10页 |
三、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| 第10-11页 |
1、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0-11页 |
2、选题的现实意义 | 第11页 |
四、选题的基本内容 | 第11-12页 |
1、主要思想 | 第11页 |
2、重点和难点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关键之举 | 第12-18页 |
·对统筹城乡发展的解读 | 第12-13页 |
·对建设全面小康的解读 | 第13-14页 |
·全面小康社会是层次分明的体系 | 第13页 |
·全面小康社会是与时俱进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
·全面小康社会是和谐内涵的演绎 | 第14页 |
·全面小康社会是持续发展的目标 | 第14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 | 第14-18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经济发展才能更加强劲 | 第15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民主政治才能逐步发展 | 第15-16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科教事业才能日益发达 | 第16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社会文化才能共同繁荣 | 第16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人民生活才能迈向富裕 | 第16-17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社会和谐才能最终实现 | 第17页 |
·只有推进城乡统筹,生态环境才能得以改善 | 第17-18页 |
第二章 西方关于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战略的相关理论 | 第18-21页 |
·二元经济结构理论 | 第18-19页 |
·刘易斯模型 | 第18页 |
·拉尼斯—费景汉模型 | 第18-19页 |
·城市化发展阶段理论 | 第19页 |
·增长极理论 | 第19-21页 |
·增长极理论的主要内容 | 第19-20页 |
·增长极理论的应用模式 | 第20-21页 |
第三章 国外统筹城乡发展、实现国民富裕的战略分析 | 第21-26页 |
·国外城乡统筹战略的简析 | 第21页 |
·韩国的“新村运动”的借鉴 | 第21-24页 |
·中韩基本国情的相似性 | 第21-22页 |
·韩国“新村运动”的主要做法 | 第22-23页 |
·韩国“新村运动”的启示 | 第23-24页 |
·日本城乡统筹战略的背景和经验 | 第24-26页 |
·日本顺利实现农村城市化的原因 | 第24页 |
·日本顺利实现农村城市化的经验 | 第24-26页 |
第四章 中国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分析 | 第26-32页 |
·我国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条件 | 第26-28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的产业前提 | 第26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的人口基础 | 第26-27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支持 | 第27-28页 |
·我国统筹城乡发展、建设全面小康的政策保障 | 第28-29页 |
·取消针对农业和农民的税收,统一发放多项生产性直接补贴 | 第28页 |
·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,改善“水、气、路、电”供给 | 第28页 |
·新增事业经费主要用于农村,促进农村科教文卫事业的进步 | 第28页 |
·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切实保障农村弱势群体的利益 | 第28-29页 |
·推进我国全面小康建设的统筹路径 | 第29-32页 |
·统筹区域城乡发展 | 第29页 |
·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| 第29-30页 |
·统筹城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| 第30页 |
·统筹城乡发展和对外开放 | 第30-32页 |
第五章 无锡统筹城乡发展中的问题、原因与对策 | 第32-37页 |
·无锡统筹城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挑战 | 第32-33页 |
·市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| 第32页 |
·新老城区功能不协调 | 第32-33页 |
·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 | 第33页 |
·产业发展方式面临挑战 | 第33页 |
·无锡统筹城乡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3-35页 |
·市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| 第33-34页 |
·新老城区功能不协调的原因 | 第34页 |
·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较低的原因 | 第34页 |
·产业发展方式面临困境的原因 | 第34-35页 |
·继续推进无锡城乡统筹、建设高质量小康的建议 | 第35-37页 |
·协调城乡经济格局,加快推进城乡三集中 | 第35页 |
·整合市域交通体系,完善市政设施的建设 | 第35页 |
·加强政府财政投入,探索城乡社保多元化 | 第35页 |
·调整优化产业结构,推进集约型增长转变 | 第35-37页 |
第六章 无锡统筹城乡发展的经验和启示 | 第37-42页 |
·无锡统筹城乡发展的成功经验 | 第37-39页 |
·编制城乡统筹的规划体系,重视规划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| 第37页 |
·加快村庄整理和村庄拆并,推进中心村建设和集中居住 | 第37页 |
·推进农村“三大合作”改革,保护集体资产与农民权利 | 第37-38页 |
·加强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,促进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增收 | 第38页 |
·引导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,完善土地使用权的流转机制 | 第38页 |
·扩大农村社区的公共服务,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| 第38-39页 |
·发展物业经营与休闲经济,发掘集体与个人增收的切入点 | 第39页 |
·无锡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 | 第39-42页 |
·同时借鉴先进规划技术与规划制度,充分利用后发优势 | 第39页 |
·推荐村庄拆并和村庄整理,减少宅地规模,改善居住环境 | 第39-40页 |
·推广“三大合作”改革,是构建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切入点 | 第40页 |
·发展农村休闲经济,促进经济发展与农民增收 | 第40-41页 |
·鼓励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物业经营,实现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 | 第41页 |
·增强就业援助的针对性,提高农民工的就业率与竞争力 | 第41页 |
·拓展农村社区服务和社区管理,提升农村社区的软实力 | 第41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