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第一部分 绪论 | 第10-13页 |
一、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二、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三、论文框架 | 第12-13页 |
第二部分 国家审计的概述 | 第13-17页 |
一、审计的概念及分类 | 第13-14页 |
二、我国国家审计的概述 | 第14-15页 |
三、国家审计的产生与发展 | 第15-17页 |
(一) 国家审计的产生 | 第15页 |
(二) 我国国家审计的发展 | 第15-17页 |
第三部分 经济责任审计的概述 | 第17-19页 |
一、经济责任审计的产生 | 第17页 |
二、经济责任审计的几个概念 | 第17-19页 |
(一) 经济责任 | 第17-18页 |
(二) 经济责任审计 | 第18页 |
(三) 经济责任审计主体 | 第18-19页 |
(四) 经济责任审计对象 | 第19页 |
(五) 经济责任审计内容 | 第19页 |
第四部分 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 | 第19-24页 |
一、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发展历程 | 第19-22页 |
二、经济责任审计的现状分析 | 第22-24页 |
(一) 经济责任审计初显成效 | 第22-23页 |
(二) 经济责任审计的立法现状 | 第23页 |
(三) 我国审计机关的地位 | 第23-24页 |
第五部分 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 | 第24-36页 |
一、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不完善 | 第24-26页 |
(一) 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滞后,难以适应形势发展 | 第24-25页 |
(二) 审计操作中缺少统一的操作指南,各地的实施规范标准不统一 | 第25-26页 |
二、审计机关缺乏独立性 | 第26-27页 |
(一) 我国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削弱了审计独立性 | 第26页 |
(二) 审计机关没有实质性的处理处罚权 | 第26-27页 |
(三) 审计机关的人员和经费的来源依赖同级政府 | 第27页 |
(四) 社会环境影响审计独立性 | 第27页 |
三、审计公开制度尚未完善 | 第27-29页 |
四、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不确定 | 第29-30页 |
五、经济责任审计内容不明确 | 第30-31页 |
六、经济责任审计对象的认识模糊 | 第31-32页 |
七、经济责任审计程序不规范 | 第32-36页 |
(一) 审计计划不够缜密 | 第32-33页 |
(二) 委托程序过于简单 | 第33页 |
(三) 审前调查和实施阶段不够全面 | 第33-34页 |
(四) 审计评价难以统一 | 第34-35页 |
(五) 责任界定标准不清 | 第35-36页 |
(六) 审计结果作用不大 | 第36页 |
(七) 审计机关缺少处理处罚权 | 第36页 |
第六部分 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规范化体系 | 第36-50页 |
一、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 | 第36-40页 |
(一) 国外绩效审计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法律体系完善的借鉴 | 第37-38页 |
(二) 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法律法规体系 | 第38-39页 |
(三) 从法律层面保障审计独立性 | 第39页 |
(四) 完善结果公告制度 | 第39-40页 |
二、制定和完善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规范 | 第40-47页 |
(一) 国外绩效审计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规范建立的借鉴 | 第41-42页 |
(二) 对我国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规范的建议 | 第42-47页 |
三、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 | 第47-50页 |
(一) 国外绩效审计对建立经济责任评价体系的借鉴 | 第48页 |
(二) 规范审计评价 | 第48-49页 |
(三) 规范经济责任的界定 | 第49-50页 |
结论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| 第54-55页 |
致谢 | 第55-5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