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0页 |
引言 | 第10-12页 |
一、雇佣犯罪概述 | 第12-21页 |
(一) 雇佣犯罪的历史沿革 | 第12-14页 |
(二) 域外雇佣犯罪理论之考察 | 第14-21页 |
二、雇佣犯罪的界定及其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| 第21-26页 |
(一) 雇佣犯罪的概念 | 第21-23页 |
(二) 雇佣犯罪与相关范畴的关系 | 第23-26页 |
三、雇佣犯罪的构成特征 | 第26-32页 |
(一) 雇佣犯罪的主体特征 | 第26-28页 |
(二) 雇佣犯罪的主观特征 | 第28-29页 |
(三) 雇佣犯罪的客观特征 | 第29-31页 |
(四) 雇佣犯罪的客体特征 | 第31-32页 |
四、雇佣犯罪的认定 | 第32-46页 |
(一) 罪与非罪的一般界限 | 第32-34页 |
(二) 雇佣犯罪的犯罪形态 | 第34-38页 |
(三) 雇佣犯罪中的认识错误 | 第38-42页 |
(四) 雇佣犯罪中的实行过限 | 第42-45页 |
(五) 雇佣犯罪中的身份问题 | 第45-46页 |
五、雇佣犯罪的刑事责任 | 第46-53页 |
(一) 雇主、受雇人的刑法地位 | 第47-49页 |
(二) 雇主、受雇人刑事责任的确定 | 第49-53页 |
六、雇佣犯罪的预防与治理 | 第53-61页 |
(一) 利益调控:增加雇佣犯罪的成本,减少雇佣犯罪的收益 | 第53-58页 |
(二) 主体控制:加强重点人群的保护与监督管理 | 第58-60页 |
(三) 机制预防:树立法律权威,构建有效的纠纷消解机制 | 第60-61页 |
结语 | 第61-6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3-66页 |
后记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