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9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24页 |
·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国内外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的研究现状 | 第12-22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总体结构 | 第22-23页 |
·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2页 |
·论文的总体结构 | 第22-2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3-24页 |
二、灰色系统理论简介 | 第24-36页 |
·灰色系统 | 第24页 |
·灰色系统理论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4-25页 |
·灰色系统的数学描述 | 第25-29页 |
·灰色综合评价 | 第29-33页 |
·确定评价样本矩阵 | 第30页 |
·确定评价灰类 | 第30-31页 |
·计算每个二级指标~(U_(ij))的灰色评价权 | 第31-32页 |
·对每个一级指标~(U_i)作综合评价 | 第32页 |
·对评价目标~U作综合评价 | 第32页 |
·计算灰色综合满意度评价值,做出评价结论 | 第32-33页 |
·灰关联分析 | 第33-35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35-36页 |
三、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模型 | 第36-44页 |
·民营制造企业的员工管理 | 第36-37页 |
·企业员工管理应该“以人为本” | 第36页 |
·民营制造企业员工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 | 第36-37页 |
·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模型研究 | 第37-40页 |
·满意度测评模式 | 第40-43页 |
·直接绩效测评模式 | 第40页 |
·直接差异测评模式 | 第40-41页 |
·绩效与期望差距测评模式 | 第41-4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四、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4-64页 |
·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建立 | 第44-45页 |
·建立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原则 | 第44页 |
·顾客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构成 | 第44-45页 |
·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45-51页 |
·初拟指标 | 第45-47页 |
·指标筛选 | 第47-51页 |
·问卷信度的检验 | 第51-53页 |
·问卷信度 | 第51-52页 |
·问卷信度检验 | 第52-53页 |
·权重的确定 | 第53-63页 |
·确定权重的原则 | 第53-54页 |
·确定权重的方法 | 第54-57页 |
·本课题测评指标权重的确定 | 第57-6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五、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测评模型的实证研究与分析 | 第64-94页 |
·民营制造企业员工满意度调查 | 第64-67页 |
·抽样调查 | 第64-65页 |
·样本量的确定 | 第65-67页 |
·灰色综合评价 | 第67-80页 |
·灰色白化权函数的确定 | 第69-70页 |
·计算每个三级指标~(U_(ij))的灰色评价权 | 第70-72页 |
·对每个二级指标~(U_i)作综合评价 | 第72-74页 |
·对一级指标作综合评价 | 第74-75页 |
·对评价目标作综合评价 | 第75页 |
·计算灰色综合满意度评价值,做出评价结论 | 第75-77页 |
·灰色综合评价分析 | 第77-80页 |
·灰关联分析 | 第80-93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六、结论与展望 | 第94-97页 |
·本文主要完成的工作 | 第94-95页 |
·以后工作展望 | 第95-9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7-101页 |
附录 | 第101-135页 |
致谢 | 第135-13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13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