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--经济计算、经济数学方法论文--经济数学方法论文

我国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结果质量检验模型研究

摘要第1-3页
ABSTRACT第3-7页
绪论第7-11页
 一、研究背景与意义第7-9页
  (一) 选题背景第7-8页
  (二) 研究意义第8-9页
 二、本文的主要工作和内容框架第9-10页
  (一) 主要内容第9页
  (二) 内容框架第9-10页
 三、本文的难点和创新之处第10-11页
第一章 信用评估概述第11-20页
 一、信用评级概述第11-12页
  (一) 信用评级的基本概念第11页
  (二) 信用评级发挥作用的前提第11-12页
 二、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综述第12-14页
  (一) 国外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第12-13页
  (二) 国内信用评级业的产生与发展第13-14页
 三、国内外信用评估方法概述第14-20页
  (一) 我国信用评估方法概述第14-17页
  (二) 国外信用评估方法概述第17-20页
第二章 信用评估质量检验概述第20-28页
 一、国外评级机构对评级结果质量检验研究的概述第20-24页
  (一) 违约率第20-21页
  (二) 违约损失率第21-22页
  (三) 迁移矩阵第22-23页
  (四) 基尼法第23-24页
  (五) 级别活动率,大级别变更率和级别逆转率第24页
  (六) 其它检验方法第24页
 二、我国评级机构对评级结果质量检验研究的概述第24-28页
  (一) 评级结果分布的合理性检验第24-25页
  (二) Z记分模型与信用评级结果的对应关系研究第25-26页
  (三) 违约率检验第26页
  (四) 迁移矩阵的稳定性检验第26-28页
第三章 我国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结果稳定性评估模型的构建第28-39页
 一、模型的可行性第28-29页
  (一) 我国贷款企业信用评级结果再评价的可能性第28-29页
  (二) 利用信用等级迁移矩阵构建模型的可能性第29页
 二、模型的构造第29-35页
  (一) 基本符号第29-31页
  (二) 构造模型的步骤第31-33页
  (三) 正负迁移因素相对权重的确定第33页
  (四) 几点说明第33-34页
  (五) 稳定性评估的具体应用第34页
  (六) 与现有模型的比较第34-35页
 三、稳定性评估实例研究第35-39页
第四章 模型的验证第39-44页
 一、模拟的依据第39-40页
 二、假设前提第40页
 三、验证的步骤第40-41页
 四、验证方法的优点及不足之处第41页
  (一) 优点第41页
  (二) 不足之处第41页
 五、实例研究第41-44页
  (一) 步骤及结果第41-43页
  (二) 结论第43-44页
第五章 结束语第44-46页
 一、总结第44-45页
 二、展望第45页
 三、几点建议第45-46页
参考文献第46-48页
附录第48-55页
致谢第55-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浙江省人力资本对经济的影响
下一篇: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--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