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研究
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引论 | 第8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8-9页 |
·本文的研究意义 | 第9页 |
·本文的研究方法 | 第9-11页 |
·比较研究法 | 第9-10页 |
·案例分析法 | 第10页 |
·规范分析法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银行业垄断及其特殊性分析 | 第11-22页 |
·银行业垄断的界定 | 第11-15页 |
·银行业垄断的概念 | 第11页 |
·银行业垄断的形态 | 第11-15页 |
·银行业垄断的危害 | 第15-17页 |
·降低商业银行的竞争力 | 第15-16页 |
·影响宏观经济的运行 | 第16页 |
·损害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| 第16-17页 |
·银行业垄断的特殊性 | 第17-19页 |
·强影响力 | 第17页 |
·高风险性 | 第17-18页 |
·隐蔽性 | 第18页 |
·专业性 | 第18-19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的豁免对象 | 第19-22页 |
·适用除外与豁免的一般原理 | 第19-20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豁免的原因 | 第20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豁免的对象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特殊要求 | 第22-28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界定 | 第22-23页 |
·关于“主管机构”用语的说明 | 第22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定义和范围 | 第22-23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特殊性 | 第23-28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高度独立性 | 第23-25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高度专业性 | 第25-26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高度权威性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国外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设置 | 第28-43页 |
·反垄断执法机构独任监管型 | 第28-31页 |
·欧共体 | 第28-30页 |
·其他 | 第30-31页 |
·以反垄断执法机构为主的协作监管型 | 第31-36页 |
·英国 | 第31-34页 |
·意大利 | 第34-35页 |
·俄罗斯 | 第35-36页 |
·日本 | 第36页 |
·不区分主次的协作监管型 | 第36-40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范围和职权 | 第36-38页 |
·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关系 | 第38-40页 |
·关于各种监管模式的评析 | 第40-43页 |
·反垄断执法机构独任监管型评析 | 第40页 |
·以反垄断执法机构为主协作监管型的评析 | 第40-41页 |
·不区分主次协作监管型的评析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我国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构建 | 第43-57页 |
·我国银行业垄断的现状和危害 | 第43-46页 |
·我国银行业垄断的定义 | 第43页 |
·我国银行业垄断的现状 | 第43-46页 |
·我国银行业垄断的危害 | 第46页 |
·我国目前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设置 | 第46-50页 |
·现有机构的设置、运作及评价 | 第47-49页 |
·反垄断法相关规定介评 | 第49-50页 |
·我国未来银行业反垄断主管机构的构建 | 第50-57页 |
·模式的选择及其原因 | 第50-52页 |
·主管机构的具体设置和关系处理 | 第52-57页 |
结语 | 第57-5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