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2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·研究现状 | 第9页 |
·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9-10页 |
·主要内容与框架 | 第10-12页 |
·主要内容 | 第10页 |
·论文框架 | 第10-12页 |
第二章 江南传统园林空间认知 | 第12-18页 |
·江南传统园林的文化背景 | 第12-14页 |
·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意识 | 第14-15页 |
·江南传统园林的空间特质 | 第15-17页 |
·模糊的空间 | 第15页 |
·延伸的空间 | 第15-16页 |
·流动的空间 | 第16-17页 |
·隐喻的空间 | 第17页 |
·小结 | 第17-18页 |
第三章 江南传统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分析—以留园为例 | 第18-32页 |
·空间对比——小中见大 | 第18-21页 |
·旷奥 | 第19-20页 |
·虚实 | 第20-21页 |
·空间分隔——丰富层次 | 第21-24页 |
·虚隔 | 第22-23页 |
·实隔 | 第23-24页 |
·空间延伸——扩展视域 | 第24-26页 |
·借景 | 第24-26页 |
·框景 | 第26页 |
·空间曲折——折出意境 | 第26-28页 |
·曲廊 | 第26-27页 |
·曲径 | 第27-28页 |
·空间设计手法常用组合关系总结 | 第28-31页 |
·蜿蜒曲折——曲折与分隔的结合 | 第28-29页 |
·抑扬顿挫——对比与延伸的结合 | 第29-30页 |
·步移景异——分隔与延伸及曲折的结合 | 第30-31页 |
·小结 | 第31-32页 |
第四章 现代景观空间认知 | 第32-39页 |
·现代景观的时代特征 | 第32-33页 |
·现代景观的空间意识 | 第33-35页 |
·现代景观的空间特质 | 第35-37页 |
·简约与理性的空间 | 第35-36页 |
·连续与开放的空间 | 第36页 |
·多维与动态的空间 | 第36-37页 |
·江南传统园林空间与现代景观空间比较 | 第37-38页 |
·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五章 江南传统园林空间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中的运用 | 第39-56页 |
·运用的目的 | 第39-40页 |
·运用的局限 | 第40-41页 |
·服务对象 | 第40页 |
·空间功能 | 第40页 |
·空间尺度 | 第40-41页 |
·审美需求 | 第41页 |
·运用的方式 | 第41-46页 |
·注重空间尺度 | 第41-43页 |
·符合现代审美 | 第43-44页 |
·强调空间功能 | 第44-46页 |
·案例分析 | 第46-55页 |
·2007 年厦门园博园之竹园 | 第46-49页 |
·苏州博物馆新馆主庭院 | 第49-53页 |
·上海松江方塔园 | 第53-55页 |
·小结 | 第55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0页 |
附录 1 图片来源 | 第60-61页 |
附录 2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1-62页 |
摘要 | 第62-64页 |
Abstract | 第64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