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京玄武湖公园植物造景审美研究
致谢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第一章 导论 | 第8-22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公园植物造景的相关概念 | 第8-9页 |
·公园植物造景美学研究综述 | 第9-13页 |
·国内外植物景观的发展状况 | 第9-12页 |
·国内植物造景存在的问题 | 第12页 |
·公园植物造景审美研究的意义与目的 | 第12-13页 |
·植物造景审美的形成 | 第13-15页 |
·植物造景审美观念的形成 | 第13-14页 |
·植物造景审美文化意蕴的形成 | 第14-15页 |
·植物造景审美评价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·景观评价研究概况 | 第15-17页 |
·植物景观评价研究概况 | 第17页 |
·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结构 | 第17-18页 |
·论文研究框架 | 第18页 |
·论文研究方法 | 第18-22页 |
·(AHP)层次分析法 | 第18-19页 |
·基本步骤 | 第19-20页 |
·优点与缺陷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玄武湖公园概况 | 第22-28页 |
·南京市概况及自然因素 | 第22页 |
·玄武湖公园变迁史 | 第22-23页 |
·玄武湖植物造景概述 | 第23-25页 |
·玄武湖公园植物造景特征 | 第25-28页 |
·造景植物种类 | 第25-26页 |
·植物造景特征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玄武湖植物造景调研、分析 | 第28-63页 |
·调查研究方式方法 | 第28页 |
·选择典型样方 | 第28页 |
·调查分析 | 第28-63页 |
·植物造景类型及特征 | 第29-32页 |
·植物造景季相分析 | 第32-47页 |
·植物的形态属性 | 第32-41页 |
·植物的色彩属性 | 第41-45页 |
·样地植物季相形成分析 | 第45-47页 |
·植物造景空间形成 | 第47-52页 |
·植物的空间属性 | 第47-50页 |
·样地植物空间形成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植物造景质感分析 | 第52-54页 |
·植物质感属性 | 第52-53页 |
·样地植物间质感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植物造景意境形成 | 第54-58页 |
·植物的意境属性 | 第54-57页 |
·样地植物意境形成分析 | 第57-58页 |
·植物造景生态美学特征分析 | 第58-63页 |
·植物的生态美学属性 | 第58-60页 |
·样地植物生态美学特征分析 | 第60-63页 |
第四章 玄武湖公园植物造景审美评价 | 第63-69页 |
·样地调查结果 | 第63-64页 |
·量化评价 | 第64-68页 |
·建立植物景观审美评价体系 | 第64-65页 |
·计算指标权重 | 第65-6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8-69页 |
第五章 玄武湖公园植物造景审美优化 | 第69-74页 |
·玄武湖公园植物造景中的不足 | 第69-71页 |
·优化依据与方法 | 第71-72页 |
·具体优化方案 | 第72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附录 1 评价指标采集表 | 第77-79页 |
附录 2 样地图版 | 第79-82页 |
中文详细摘要 | 第82-84页 |
英文详细摘要 | 第8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