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研究
致谢 | 第1-4页 |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1页 |
·景观概述 | 第11-12页 |
·景观 | 第11页 |
·线性景观 | 第11-12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概述 | 第12-1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 | 第12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的发展 | 第12-1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概述 | 第13-14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 | 第1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的价值 | 第14页 |
·相关研究概况 | 第14-19页 |
·国外研究概况 | 第14-16页 |
·国内研究概况 | 第16-19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景观研究存在的问题 | 第19-20页 |
·论文研究的背景、内容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第二章 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研究 | 第21-31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要素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客体要素分析 | 第21-2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主体要素分析 | 第2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特点 | 第23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功能 | 第23-24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研究方法 | 第24-26页 |
·现状调查 | 第24页 |
·景观评价 | 第24-26页 |
·城市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评价流程 | 第26-29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26-27页 |
·心理物理模式评价法 | 第27-28页 |
·景观要素分解和量化 | 第28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1页 |
第三章 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现状调查与分析 | 第31-50页 |
·城市相关概况 | 第31-32页 |
·地理气候 | 第31页 |
·行政区划 | 第31页 |
·人文经济 | 第31-32页 |
·城市景观特色 | 第32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相关概况 | 第32-37页 |
·南京地铁发展 | 第32-33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及分布区域 | 第33-34页 |
·南京地铁高架桥建筑形式 | 第34页 |
·南京地铁高架桥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| 第34-35页 |
·南京地铁高架桥下土地利用现状 | 第35-36页 |
·南京地铁文化特色 | 第36-37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沿线景观资源分布 | 第37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分类 | 第37-38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现状及分析 | 第38-46页 |
·调查方法 | 第38页 |
·绿地 | 第38-43页 |
·高架桥 | 第43页 |
·沿线景观 | 第43-44页 |
·道路 | 第44页 |
·河流 | 第44页 |
·服务设施 | 第44页 |
·节点景观 | 第44-46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的其它不足 | 第46-48页 |
·空间尺度问题 | 第46页 |
·绿地景观功能问题 | 第46-47页 |
·文化景观问题 | 第47页 |
·夜间景观问题 | 第47页 |
·管理问题 | 第47-48页 |
·小结 | 第48-50页 |
第四章 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评价 | 第50-67页 |
·问卷调查法 | 第50-55页 |
·调查的目的 | 第50页 |
·调查范围及对象 | 第50页 |
·调查问卷的设计 | 第50-51页 |
·调查问卷的发放、收集和数据整理 | 第51页 |
·调查结果分析 | 第51-55页 |
·美景度评价——SBE 法 | 第55-60页 |
·样地的布设与调查 | 第55页 |
·照片的选取 | 第55-56页 |
·评价者的选择 | 第56页 |
·评价方式的选择 | 第56页 |
·评判步骤 | 第56-57页 |
·数据处理 | 第57-60页 |
·景观要素评判——SD 法 | 第60-66页 |
·景观要素分解 | 第60-61页 |
·建立模型——多元线形回归方法 | 第61-63页 |
·结果分析 | 第63-66页 |
·小结 | 第66-67页 |
第五章 高架轨道交通线性景观规划设计建议 | 第67-89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现状调查与评价结果 | 第67-69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优点 | 第68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线性景观缺点 | 第68-69页 |
·宏观建议 | 第69-71页 |
·中观建议 | 第71-75页 |
·线性景观连续性 | 第71-72页 |
·线性景观可达性 | 第72页 |
·线性景观协调性 | 第72-73页 |
·重视多功能综合 | 第73页 |
·保护自然景观区域 | 第73-74页 |
·文化景观的建设 | 第74页 |
·管理制度的完善 | 第74-75页 |
·微观建议 | 第75-81页 |
·植被选择 | 第75-76页 |
·高架桥设计 | 第76-78页 |
·道路设计 | 第78-79页 |
·公共服务设施设计 | 第79-80页 |
·节点景观设计 | 第80-81页 |
·南京高架地铁景观改造建议 | 第81-88页 |
·都市景观区段 | 第82-86页 |
·自然风景区景观区段 | 第86-88页 |
·小结 | 第88-89页 |
第六章 结论 | 第89-92页 |
·结论 | 第89-90页 |
·讨论 | 第90-9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2-96页 |
附录Ⅰ | 第96-100页 |
附录Ⅱ | 第100-103页 |
附录Ⅲ | 第103-106页 |
附录Ⅳ | 第106-112页 |
附录Ⅴ | 第112-113页 |
文章图表来源 | 第113-114页 |
摘要 | 第114-116页 |
Abstract | 第116-11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