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6页 |
·问题的提出 | 第9-10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0-14页 |
·水毁防治方面 | 第10-13页 |
·水灾害评价方面 | 第13-14页 |
·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14-16页 |
第二章 公路水毁类型划分 | 第16-36页 |
·公路水毁灾害系统 | 第16-20页 |
·已有研究中公路水毁类型的划分方法 | 第20-27页 |
·本文采用的分类方法 | 第27-35页 |
·对于公路水毁的分类 | 第27-29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类型 | 第29-35页 |
·小结 | 第35-36页 |
第三章 沿河公路路基水毁原因及机理分析 | 第36-48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主要影响因素及作用特点 | 第36-40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主要影响因素 | 第37-38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主要影响因素作用特点 | 第38-40页 |
·沿河公路水毁的原因分析 | 第40-44页 |
·沿河公路水毁常见破坏形式 | 第40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的原因 | 第40-42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防护工程水毁的原因 | 第42-43页 |
·小桥涵水毁的原因 | 第43-44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机理分析 | 第44-47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及其防护构造物水毁机理分析 | 第44-46页 |
·小桥涵水毁机理分析 | 第46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四章 沿河公路路基水毁评价方法研究 | 第48-94页 |
·公路水毁灾害风险 | 第48-50页 |
·沿河公路水毁评价因素调查分析 | 第50-52页 |
·沿河路基水毁灾害的风险识别 | 第52-53页 |
·沿河路基水毁灾害洪水危险性评价方法 | 第53-62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易损性评价方法 | 第62-78页 |
·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简述 | 第63-66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易损性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| 第66-78页 |
·沿河路基水毁灾害破坏损失评价方法 | 第78-85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灾害经济损失计算 | 第79-84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方法 | 第84-85页 |
·沿河路基水毁灾害风险评价方法 | 第85-86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水毁灾害评价实例 | 第86-92页 |
·G202 线辽宁省抚顺段路基水毁灾害概况 | 第86-87页 |
·路基水毁灾害评价路段水毁概况 | 第87-89页 |
·路基水毁类型及原因机理 | 第89页 |
·路基水毁灾害评价 | 第89-92页 |
·小结 | 第92-94页 |
第五章 沿河公路路基水毁防治措施 | 第94-124页 |
·路基的冲刷和防护 | 第94-96页 |
·沿河路基水毁灾害防治措施 | 第96-110页 |
·沿河公路路基防护措施 | 第96-107页 |
·沿河路基防护工程的自身防护 | 第107-109页 |
·小桥涵水毁的防护 | 第109-110页 |
·路基防护工程形式的适用性 | 第110-117页 |
·沿河公路水毁主要防护形式的适用条件 | 第110-113页 |
·路基水毁修复工程的决策 | 第113-115页 |
·路基水毁防护工程的设计施工 | 第115-117页 |
·路基水毁灾害防治措施应用实例 | 第117-121页 |
·公路水毁灾害非工程防治措施 | 第121-123页 |
·重视路线的工程地质和水文气象分析工作 | 第121页 |
·增强公路防灾意识,实现综合治理 | 第121-122页 |
·重视科研工作,开发应用先进的监测技术,建立预警预报系统 | 第122页 |
·组建抢险救灾队伍、确保物资供应 | 第122页 |
·开展水毁预防检查、加强汛期巡视工作、统筹安排抢护工作 | 第122-123页 |
·小结 | 第123-124页 |
结论及建议 | 第124-126页 |
1. 结论 | 第124-125页 |
2.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| 第125-12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6-131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31-132页 |
致谢 | 第13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