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词论文

试论苏轼词的出世倾向

中文摘要第1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引言第11-13页
第一章 苏轼词出世倾向的发展脉络第13-29页
 第一节 “奋厉有当世志”——积极用世的谪黄前的苏轼第13-19页
  一、“致君尧舜,此事何难”——意气风发的青年苏轼第13-15页
  二、“觉来幽梦无人说”——通判杭州时期的苏轼第15-17页
  三、“寂寞山城人老也”——密徐时期的苏轼第17-19页
 第二节 “人间日似年”——痛苦挣扎的谪黄时期的苏轼第19-24页
  一、“有恨无人省”——谪黄前期的苏轼第19-22页
  二、“也无风雨也无晴”——谪黄后期的苏轼第22-24页
 第三节 “此心安处是吾乡”——超然物外的离黄后的苏轼第24-29页
  一、“故山空复梦松楸”——寓惠前的苏轼第24-26页
  二、“乘桴且恁浮于海”——寓惠贬儋时期的苏轼第26-29页
第二章 出世倾向对苏轼词的影响第29-43页
 第一节 “人生如梦”——梦幻意象第29-34页
  一、“世事一场大梦”——般若空观的一切皆空思想第29-30页
  二、“万事到头都是梦”——苏轼的人生感悟第30-32页
  三、“笑劳生一梦”——苏轼理想的破灭第32-34页
 第二节 “我欲乘风归去”——孤鸿意象第34-38页
  一、“应似飞鸿踏雪泥”——孤鸿意象的精神核心第34-35页
  二、“缥缈孤鸿影”——孤鸿意象的典型表象第35-36页
  三、“便欲乘风,翻然归去”——孤鸿意象的内在渴求第36-38页
 第三节 “冰姿自有仙风”——神仙意象第38-43页
  一、“道山绛阙知何处”——苏轼的求道情结第38-40页
  二、“圆极恬淡高妍”——苏轼的理想人格模式第40-41页
  三、“乘槎归去,成都何在”——苏轼逃避现实的工具第41-43页
第三章 陶渊明对苏轼词出世倾向的影响第43-55页
 第一节 “只渊明,是前生”——苏轼对陶渊明的追随第43-48页
  一、“渊明吾所师”——苏轼对陶渊明诗风的追随第43-45页
  二、“一蓑烟雨任平生”——苏轼对陶渊明独立人格的追随第45-46页
  三、“高情已逐晓云空”——苏轼对陶渊明人生价值观的追随第46-48页
 第二节 “飞鸿落照,相将归去”——苏轼对陶渊明的唱和第48-55页
  一、“归去应须早”——苏轼对回归主题的咏叹第48-51页
  二、“光阴须得酒消磨”——苏轼对饮酒主题的咏叹第51-55页
结语第55-56页
注释第56-64页
参考文献第64-69页
致谢第69-70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70页

论文共7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孔子人格思想的文艺学阐释--从礼乐与仁的辩证关系看孔子文艺思想
下一篇:李煜及其词作再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