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10页 |
ABSTRACT | 第10-13页 |
一、引言 | 第13-27页 |
1.UV-B辐射及其对植物的生物学效应 | 第14-22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植物叶片、植株生物量及其分配、形态建成的影响 | 第14-16页 |
·UV-B辐射增强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植株生物量及其分配的影响 | 第15-16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植株形态建成的影响 | 第16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物质代谢的影响 | 第16-18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 | 第17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核酸代谢的影响 | 第17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色素代谢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内源生长调节物质的影响 | 第18页 |
·增强UV-B辐射对植物次生代谢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
·UV-B辐射增强对营养元素吸收与分配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对营养元素吸收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·对植物营养元素分配的影响 | 第20页 |
·植物对UV-B辐射增强响应的种、属差异性 | 第20-21页 |
·UV-B辐射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2.喜树及其生物碱的研究概况 | 第22-26页 |
·喜树与喜树碱 | 第22-23页 |
·喜树碱的代谢途径、相关催化酶及其表达调控 | 第23-25页 |
·环境因子对喜树体内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| 第25-26页 |
3 立题依据和目的意义 | 第26-27页 |
二、材料与方法 | 第27-32页 |
1.试验材料与UV-B辐射处理 | 第27页 |
·供试苗木培养 | 第27页 |
·光照处理 | 第27页 |
2.实验设计 | 第27-32页 |
·短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幼苗代谢日变化的影响实验 | 第27-30页 |
·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活性的测定 | 第28页 |
·紫外吸收物含量测定 | 第28页 |
·色氨酸合成酶(TRPS)的活性测定 | 第28页 |
·色氨酸脱羧酶(TDC)的活性测定 | 第28-29页 |
·蛋白含量测定 | 第29页 |
·喜树碱含量测定 | 第29-30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生物量、叶片中光合色素、紫外吸收物含量以及叶片解剖结构的影响 | 第30-31页 |
·紫外吸收物含量测定 | 第30页 |
·幼苗生物量测定 | 第30-31页 |
·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| 第31页 |
·光学显微镜观察 | 第31页 |
·SEM观察 | 第31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幼苗C、N代谢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喜树碱、10-羟基喜树碱含量 | 第31页 |
·硝酸还原酶(NRA)活性测定 | 第31-32页 |
·硝态氮含量测定 | 第32页 |
·谷氨酰胺合成酶(GS)活性测定 | 第32页 |
·可溶性糖的含量测定 | 第32页 |
·不同部位碳、氮含量的测定 | 第32页 |
三、数据处理 | 第32-33页 |
四、结果分析与小结 | 第33-54页 |
·短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幼苗代谢日变化的影响 | 第33-38页 |
·喜树叶片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以及苯丙氨酸解氨酶(PAL)活性的日变化 | 第33-34页 |
·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日变化 | 第34-35页 |
·TRPS、TDC活性的日变化 | 第35页 |
·CPT、HCPT含量日变化 | 第35-36页 |
·小结 | 第36-38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幼苗生物量、叶片形态结构以及光合色素的影响 | 第38-44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幼苗生物量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·叶片中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 | 第40-41页 |
·叶片中类黄酮类化合物含量 | 第41页 |
·UV-B辐射下喜树叶片形态解剖结构的适应性变化 | 第41-42页 |
·小结 | 第42-44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叶片氮代谢的影响 | 第44-49页 |
·对硝酸还原酶(NR)活性的影响 | 第45页 |
·对谷氨酰胺合成酶(GS)活性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·硝态氮含量的变化 | 第46页 |
·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化 | 第46页 |
·对于氮含量以及氮分配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·小结 | 第47-49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碱、10-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| 第49-52页 |
·对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·对10-羟基喜树碱含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小结: | 第51-52页 |
·长期UV-B辐射增强对喜树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| 第52-54页 |
·对于各器官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对于各器官C含量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小结: | 第53-54页 |
五、结论 | 第54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74页 |
图版说明 | 第74-75页 |
图版Ⅰ | 第75-76页 |
图版Ⅱ | 第76-77页 |
致谢 | 第77-78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主要发表论文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