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7页 |
AbSTRACT | 第7-9页 |
致谢 | 第9-1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9页 |
·化学沉积概述 | 第16-19页 |
·化学沉积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·化学沉积液的组成与性质 | 第17-18页 |
·化学沉积的机理 | 第18-19页 |
·纳米材料概述 | 第19-21页 |
·纳米材料的特性 | 第19-20页 |
·纳米材料的应用概况 | 第20-21页 |
·化学复合沉积技术 | 第21-22页 |
·化学复合沉积机理 | 第21页 |
·化学复合镀的发展过程 | 第21-22页 |
·化学复合涂层的分类 | 第22页 |
·纳米化学复合沉积技术. | 第22-24页 |
·纳米粒子化学复合沉积原理 | 第22-23页 |
·纳米复合化学沉积涂层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| 第23页 |
·纳米化学复合涂层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4页 |
·化学沉积液的后处理 | 第24-27页 |
·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4-25页 |
·化学沉积废液的主要组成 | 第25-26页 |
·化学沉积液处理的研究概况 | 第26-27页 |
·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| 第27-29页 |
第二章 化学沉积Ni-Cu-P三元合金 | 第29-47页 |
·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29-31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29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29-30页 |
·化学沉积Ni-Cu-P三元合金的制备 | 第30-31页 |
·Ni-Cu-P合金沉积速度的影响 | 第31-33页 |
·硫酸铜对沉积速率影响 | 第31页 |
·次亚磷酸钠对沉积速率影响 | 第31-32页 |
·pH值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| 第32页 |
·温度对沉积速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·Ni-Cu-P三元合金成分影响因素 | 第33-36页 |
·硫酸铜对成分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·次亚磷酸钠对成分的影响 | 第34页 |
·柠檬酸钠对成分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·pH值对成分的影响 | 第35页 |
·温度对成分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·Ni-Cu-P三元合金的SEM分析 | 第36-37页 |
·Ni-Cu-P三元合金的XRD分析 | 第37-38页 |
·Ni-Cu-P三元合金的显微硬度 | 第38-41页 |
·硫酸铜浓度对硬度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·次亚磷酸钠浓度对硬度的影响 | 第39页 |
·柠檬酸钠浓度对硬度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·镀覆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| 第40页 |
·pH值对硬度影响 | 第40-41页 |
·热处理温度对硬度的影响 | 第41页 |
·化学镀Ni-Cu-P合金涂层的摩擦学性能 | 第41-44页 |
·硫酸铜浓度对磨损量的影响 | 第41-43页 |
·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| 第43页 |
·载荷对摩擦系数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·化学沉积Ni-Cu-P合金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| 第44-46页 |
·硫酸铜浓度对涂层的腐蚀性能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·涂层盐雾腐蚀性能 | 第45-46页 |
·本章结论 | 第46-47页 |
第三章 化学沉积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 | 第47-63页 |
·试验材料和方法 | 第47-50页 |
·仪器和试剂 | 第47页 |
·试验方法 | 第47-48页 |
·化学沉积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的制备 | 第48-50页 |
·化学沉积Ni-Cu-P-纳米TiO_2工艺优化 | 第50页 |
·纳米TiO_2复合量的影响因素 | 第50-53页 |
·硫酸铜对复合量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·纳米TiO_2对复合量的影响 | 第51-52页 |
·pH值对复合量的影响 | 第52页 |
·温度对复合量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·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量的影响 | 第53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表征 | 第53-56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XRD分析 | 第53-54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SEM分析 | 第54-56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EDS分析 | 第56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的显微硬度 | 第56-58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的耐腐蚀性能 | 第58-60页 |
·硫酸铜浓度对涂层的腐蚀性能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·纳米TiO_2浓度对涂层的腐蚀性能的影响 | 第59-60页 |
·涂层盐雾腐蚀性能 | 第60页 |
·Ni-Cu-P-纳米TiO_2复合涂层的光催化性能 | 第60-61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1-63页 |
第四章 化学沉积废液的后处理 | 第63-75页 |
·实验材料及方法 | 第63-64页 |
·实验水样 | 第63页 |
·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63-64页 |
·实验方法 | 第64页 |
·工艺流程 | 第64页 |
·废液中纳米TiO_2处理 | 第64-65页 |
·废液中金属离子的处理 | 第65-68页 |
·实验水样 | 第65页 |
·实验步骤 | 第65页 |
·氧化剂H_2O_2投加量对金属离子去除的影响 | 第65-66页 |
·氧化破络时间对镍去除的影响 | 第66页 |
·氧化破络温度对镍去除的影响 | 第66-67页 |
·pH值对镍去除的影响 | 第67-68页 |
·静置时间对镍去除的影响 | 第68页 |
·回收再利用 | 第68-71页 |
·操作方法 | 第69页 |
·三种沉积液制备的涂层沉积速率比较 | 第69页 |
·三种沉积液制备的涂层硬度比较 | 第69-70页 |
·三种沉积液制备的涂层电化学腐蚀比较 | 第70-71页 |
·三种沉积液制备的涂层表面形貌 | 第71页 |
·废液中磷的处理 | 第71-74页 |
·实验水样 | 第71-72页 |
·操作方法 | 第72页 |
·CaCl2投加量对P去除的影响 | 第72页 |
·pH值对P去除的影响 | 第72-73页 |
·反应温度对P去除的影响 | 第73-74页 |
·静置时间对P去除的影响 | 第7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74-75页 |
第五章 全文总结 | 第75-77页 |
·总结 | 第75-76页 |
·创新之处 | 第76页 |
·工作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2页 |
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