许霆案的反思--一个法治标本规则内外的深入剖析
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绪论 | 第10-12页 |
基本案情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定罪问题 | 第15-35页 |
第一节 此罪与彼罪 | 第16-27页 |
一、侵占罪 | 第16-18页 |
二、信用卡诈骗罪 | 第18-19页 |
三、诈骗罪 | 第19-22页 |
四、盗窃罪 | 第22-25页 |
五、传授犯罪方法罪与盗窃罪的教唆 | 第25-27页 |
六、小结 | 第27页 |
第二节 罪与非罪 | 第27-35页 |
一、罪刑法定原则与简单罪状 | 第27-30页 |
二、期待可能性理论 | 第30-35页 |
第二章 量刑问题 | 第35-41页 |
第一节 本案的量刑 | 第35-36页 |
第二节 本案特殊减刑的程序问题 | 第36-38页 |
第三节 特殊减刑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| 第38-41页 |
第三章 大众媒体、互联网络的深刻影响 | 第41-56页 |
第一节 许霆案缘何引起关注 | 第41-46页 |
一、“天时” | 第41-42页 |
二、“地利” | 第42页 |
三、“人和” | 第42-46页 |
第二节 “大众媒体权力”的喜与忧 | 第46-51页 |
一、喜 | 第47-48页 |
二、忧 | 第48-51页 |
第三节 “网络权力”的利与弊 | 第51-54页 |
一、利 | 第51-53页 |
二、弊 | 第53-54页 |
第四节 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四章 聚焦(最高)人民法院 | 第56-73页 |
第一节 关于司法解释 | 第56-65页 |
一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合法性问题 | 第56-59页 |
二、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的合理性问题 | 第59-65页 |
第二节 强大的外界压力与司法独立 | 第65-68页 |
一、来自其他国家机关的强大压力 | 第65-67页 |
二、司法独立的价值 | 第67-68页 |
第三节 副院长的表态与审级独立 | 第68-73页 |
一、两个高法副院长与高法审委会委员 | 第68-71页 |
二、审级独立的价值 | 第71-73页 |
第五章 法律人的反思 | 第73-77页 |
第一节 法制统一与学术争鸣 | 第73-74页 |
第二节 天下熙熙,皆为利来? | 第74-75页 |
第三节 启蒙与尊重 | 第75-77页 |
结语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(姓氏笔画为序) | 第79-81页 |
致谢 | 第8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