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8页 |
引言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经济犯罪的罪与非罪 | 第11-20页 |
第一节 经济犯罪概念的界定 | 第11-14页 |
一、各种理论观点 | 第11-12页 |
二、本文的观点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特征 | 第14-20页 |
一、经济犯罪的构成要件 | 第14-15页 |
二、经济违法行为犯罪化的特殊性 | 第15-18页 |
三、严重经济违法行为犯罪化的必要性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虚假广告行为的犯罪化 | 第20-34页 |
第一节 现行法律法规关于虚假广告行为的规定 | 第20-22页 |
一、相关法律法规梳理 | 第20-22页 |
二、关于相关法律法规的分析 | 第22页 |
第二节 结合理论与实践的超法规分析 | 第22-27页 |
一、案例分析 | 第22-26页 |
二、法律法规之间的不合理问题 | 第26-27页 |
三、法律实际执行中不合理问题 | 第27页 |
第三节 该案例(“东方宝芝林”案)的犯罪化 | 第27-30页 |
一、犯罪本质理论——对刑事立法的指导 | 第27-29页 |
二、罪刑法定原则——对刑事司法的指导 | 第29页 |
三、刑事政策——对打击经济犯罪的指导 | 第29-30页 |
第四节 虚假广告犯罪的犯罪化 | 第30-34页 |
一、虚假广告犯罪的特征 | 第30-32页 |
二、虚假广告犯罪的犯罪化的几个问题 | 第32-34页 |
第三章 虚假广告犯罪行为的具体定罪 | 第34-54页 |
第一节 符合诈骗罪构成的虚假广告犯罪行为 | 第34-44页 |
一、案例分析 | 第34-37页 |
二、符合诈骗罪构成的虚假广告犯罪行为的认定 | 第37-44页 |
第二节 符合生产、销售伪劣商品罪构成的虚假广告犯罪行为 | 第44-49页 |
一、案例分析 | 第44-46页 |
二、构成生产、销售伪劣商品罪的虚假广告犯罪行为的认定 | 第46-49页 |
第三节 符合虚假广告罪构成的广告犯罪行为 | 第49-54页 |
一、案例分析 | 第49-51页 |
二、虚假广告罪的认定 | 第51-54页 |
结论 | 第54-5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致谢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