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2页 |
1 引言 | 第12-21页 |
·布鲁氏菌病的研究进展 | 第12-14页 |
·布鲁氏菌分类及致病性 | 第12页 |
·流行病学 | 第12-13页 |
·临床症状 | 第13页 |
·致病机制研究进展 | 第13-14页 |
·布鲁氏菌抗原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| 第14-15页 |
·脂多糖 | 第14-15页 |
·外膜蛋白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| 第15页 |
·布鲁氏菌疫苗研究现状 | 第15-17页 |
·弱毒疫苗 | 第15-16页 |
·灭活疫苗 | 第16页 |
·突变株疫苗 | 第16页 |
·新型疫苗 | 第16-17页 |
·树突状细胞生物学特性 | 第17-19页 |
·抗原捕获途径 | 第17页 |
·抗原提呈方式 | 第17-18页 |
·树突状细胞与布鲁氏菌 | 第18页 |
·甘露糖受体 | 第18-19页 |
·蛋白质抗原的糖基化 | 第19-20页 |
·糖基化影响蛋白质分子的生物活性 | 第19页 |
·糖基化增加蛋白质的稳定性 | 第19页 |
·糖基化与蛋白质的免疫原性 | 第19页 |
·糖基化与分子识别 | 第19页 |
·糖基化与蛋白质的可溶性 | 第19页 |
·糖基化影响蛋白质的转运 | 第19-20页 |
·糖基化影响治疗用蛋白质的疗效 | 第20页 |
·本实验室关于DCS 提呈布鲁氏菌的研究成果 | 第20页 |
·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20-21页 |
2 材料与方法 | 第21-31页 |
·实验材料 | 第21-23页 |
·主要试剂及药品 | 第21-22页 |
·主要仪器设备 | 第22-23页 |
·实验技术和方法 | 第23-31页 |
·布鲁氏菌负载巨噬细胞体外试验 | 第23-25页 |
·布鲁氏菌负载DCs 体外试验 | 第25页 |
·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| 第25-26页 |
·布鲁氏菌外膜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| 第26-27页 |
·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糖基化修饰 | 第27-28页 |
·糖基化产物的鉴定:间苯二酚-硫酸法鉴定拟糖蛋白 | 第28页 |
·糖基化蛋白质免疫原性分析 | 第28-29页 |
·ELISA 测定各组血清中 IFN-γ与IL-4 的含量 | 第29-30页 |
·疫苗佐剂50V 的使用 | 第30-31页 |
3 结果 | 第31-41页 |
·巨噬细胞体外负载布鲁氏菌形态学变化 | 第31页 |
·DCS 体外负载布鲁氏菌形态学变化 | 第31-32页 |
·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分离与纯化 | 第32-33页 |
·布鲁氏菌外膜蛋白质免疫原性分析 | 第33-34页 |
·双向琼脂扩散试验 | 第33页 |
·各组小鼠血清中IgG 含量的测定-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| 第33-34页 |
·两种蛋白质糖基化位点的确定 | 第34-35页 |
·糖基化产物的鉴定 | 第35-36页 |
·糖基化蛋白质免疫原性的检测 | 第36页 |
·各组血清中IFN-Γ与IL-4 含量的测定 | 第36-39页 |
·小鼠血清中IFN-γ含量的测定 | 第36-38页 |
·小鼠血清中IL-4 含量的测定 | 第38-39页 |
·与佐剂50V 混合后免疫效果分析 | 第39-41页 |
4 讨论 | 第41-44页 |
·巨噬细胞与DCS 体外负载布鲁氏菌形态学观察 | 第41页 |
·布鲁氏菌外膜蛋白的制备与免疫原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·蛋白质糖基化位点的确定 | 第42页 |
·糖基化蛋白质免疫效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·与佐剂50V 混合后免疫效果分析 | 第43-44页 |
5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51页 |
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51-52页 |
作者简历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