刑事审判的民主性研究
| 摘要 | 第1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10页 |
| 引言 | 第10-12页 |
| 第1章 基本概念的内涵厘定与展开 | 第12-20页 |
| ·刑事审判民主性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| ·民主的内涵 | 第12-13页 |
| ·刑事审判民主性的界定 | 第13页 |
| ·刑事审判民主性的历史 | 第13-16页 |
| ·西方刑事审判民主性的溯源 | 第13-15页 |
| ·中国刑事审判民主的挖掘 | 第15-16页 |
| ·刑事审判民主性的功能 | 第16-20页 |
| ·刑事司法权威性的保障 | 第16-17页 |
| ·有助于实现诉讼公正 | 第17-20页 |
| 第2章 刑事审判主体的民主性 | 第20-33页 |
| ·法官的遴选 | 第20-23页 |
| ·专业法官的遴选 | 第20-22页 |
| ·非专业法官的遴选 | 第22-23页 |
| ·检察官的设置 | 第23-26页 |
| ·辩护律师的地位 | 第26-27页 |
| ·被害人的介入与补偿 | 第27-29页 |
| ·犯罪嫌疑人、被告的人权保障 | 第29-33页 |
| ·确定性 | 第30-31页 |
| ·不确定性 | 第31-33页 |
| 第3章 刑事审判过程的民主性 | 第33-41页 |
| ·辩论的平等与自由 | 第33-35页 |
| ·举证责任的公平合理分配 | 第35-36页 |
| ·审判过程的当事人主导性 | 第36-38页 |
| ·刑事审判的公开性 | 第38-41页 |
| 第4章 刑事审判结论的民主性 | 第41-50页 |
| ·裁判文书的决定者的民主安排 | 第41-44页 |
| ·对审而不判的批判 | 第41-43页 |
| ·法官之德与公众之善的权衡 | 第43-44页 |
| ·裁判文书的可接受性 | 第44-46页 |
| ·简单结论与说理透彻的辩证追问 | 第44-45页 |
| ·不同意见入判的民主探微 | 第45-46页 |
| ·裁判的民主执行性 | 第46-50页 |
| ·民意与人权的考量 | 第46-47页 |
| ·死刑与文明的探索 | 第47-50页 |
| 结语 | 第50-5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1-53页 |
| 致谢 | 第5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