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-4页 |
英文摘要 | 第4-5页 |
一、第三人侵害债权的产生及各国(地区)立法状况 | 第5-11页 |
(一) 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的概念与产生 | 第5-6页 |
(二) 各国(地区)有关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立法状况 | 第6-8页 |
(三)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在我国的立法现状 | 第8-11页 |
二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思考 | 第11-26页 |
(一)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理论争议 | 第11-14页 |
(二)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合理性 | 第14-18页 |
(三) 债权成为侵权行为客体的学理研究 | 第18-22页 |
(四) 确立第三人侵害债权侵权行为制度的价值与存在的问题 | 第22-26页 |
三、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立法建议 | 第26-38页 |
(一) 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必要与意义 | 第26-28页 |
(二) 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的定位 | 第28-29页 |
(三) 第三人侵害债权行为构成要件 | 第29-33页 |
(四)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具体侵权形态 | 第33-35页 |
(五)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民事责任追究 | 第35-37页 |
(六) 第三人侵害债权的免责事由 | 第37-38页 |
结束语 | 第38-40页 |
致谢 | 第40-41页 |
主要参考文献 | 第41-4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