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林业论文--林业基础科学论文--森林土壤学论文

旱生灌木根际及灌丛土壤中磷、钾变化特征研究

摘要第1-6页
Abstract第6-10页
第一章 引言第10-12页
第二章 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-23页
   ·根际土壤磷有效性研究进展第12-15页
   ·菌根对土壤磷素活化研究进展第15-17页
   ·土壤磷分组方法研究进展第17-19页
   ·荒漠灌木肥岛效应研究进展第19-20页
   ·土壤钾素研究进展第20-23页
     ·土壤钾的形态第20-21页
     ·土壤钾素的释放与固定第21-23页
第三章 材料及方法第23-28页
   ·研究区自然概况第23-24页
     ·地理位置第23页
     ·气候特征第23页
     ·植被与土壤第23-24页
   ·研究方法第24-26页
     ·土壤样品采集第24-25页
     ·土壤样品分析第25-26页
   ·数据处理第26-28页
第四章 试验结果第28-45页
   ·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、钾含量特征第28-37页
     ·pH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全磷与有效磷含量特征第29-30页
     ·全磷与有效磷相关性分析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磷分组含量特征第31-33页
     ·土壤有效磷和各磷组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第33-36页
     ·全钾和速效钾含量特征第36-37页
     ·全钾与速效钾相关性分析第37页
   ·灌丛不同部位与不同深度对土壤磷、钾的影响第37-45页
     ·不同灌木对不同深度土壤磷钾含量影响及差异第38-41页
     ·不同灌木对不同部位土壤磷钾含量影响及差异第41-45页
第五章 讨论第45-51页
   ·根际与非根际土壤养分含量特征第45-49页
     ·pH第45页
     ·全磷与有效磷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土壤磷组分含量变化特征第46-47页
     ·磷分级组分与有效磷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全钾和速效钾第48-49页
   ·灌丛对土壤磷、钾的影响第49-51页
第六章 结论第51-53页
参考文献第53-62页
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2-63页
致谢第63页

论文共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玉米—小麦—大豆轮作系统各组分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
下一篇:旱生灌木根际及灌丛土壤氮素含量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