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学(农艺学)论文--耕作学与有机农业论文--有机农业论文

陇东黄土高原塬区玉米—小麦—大豆轮作系统各组分对保护性耕作的响应

摘要第1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引言第11-13页
 1 研究背景第11页
 2 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1-13页
第一章 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-25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的国内外发展趋势第13-16页
     ·保护性耕作的内涵第13页
     ·国外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第13-14页
     ·国内保护性耕作的研究进展第14-16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产量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  ·免耕对产量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 ·秸秆覆盖对产量的影响第16-17页
   ·对土壤水稳性团粒结构的影响第17-19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肥力状况的影响第19-20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第20-22页
  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20-21页
  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易氧化有机碳的影响第21-22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第22-23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对系统氮平衡的影响第23-25页
第二章 材料与方法第25-31页
   ·研究方案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试验地自然概况第25-26页
     ·试验设计第26页
   ·作物管理第26-27页
     ·作物播种日期及播量第26-27页
     ·施肥及覆盖第27页
   ·取样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 ·作物产量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·大豆叶面积的测定第27页
     ·土壤采样第27-28页
   ·分析与测定第28-30页
     ·植物样品分析第28页
     ·土壤样品分析第28-29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第29页
     ·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计算第29-30页
     ·系统氮平衡及氮素循环率的计算第30页
   ·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0-31页
第三章 结果第31-47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农学性状的影响第31-34页
     ·轮作系统作物产量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大豆叶面积第32页
     ·轮作系统收获指数第32-33页
     ·作物品质第33-34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34-37页
     ·土壤水分动态第34-36页
     ·轮作系统水分利用效率第36-37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粒含量的影响第37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下土壤碳库的变化第37-40页
     ·土壤全碳的变化第37-38页
     ·土壤有机碳的变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·土壤表层有机碳组分的比例第39-40页
     ·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第40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氮素含量的影响第40-43页
     ·土壤全氮的变化第40-41页
     ·土壤速效氮的变化第41-42页
     ·轮作系统的表观氮平衡第42-43页
   ·系统各组分之间的关系第43-47页
     ·水稳性团粒百分含量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 ·土壤全氮与有机碳含量之间的关系第44-45页
  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氮比的影响第45-47页
第四章 讨论第47-54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轮作系统作物产量的影响第47-48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第48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稳性团粒百分含量的影响第48-49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影响第49-50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碳库管理指数的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关系及碳氮比的影响第51-52页
   ·保护性耕作措施对轮作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第52-54页
第五章 结论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64页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第64-65页
致谢第65-66页
附录第66页

论文共6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苏丹草(Sorghum sudanense)种带真菌及其防治
下一篇:旱生灌木根际及灌丛土壤中磷、钾变化特征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