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29页 |
·引言 | 第11页 |
·深空探测与深空测绘 | 第11-13页 |
·深空探测 | 第11-12页 |
·深空测绘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13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6页 |
·深空探测与深空测绘的发展现状 | 第13-15页 |
·时空基准的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·时空数据模型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·地理数据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19-24页 |
·空间环境仿真与体可视化技术的研究现状 | 第24-26页 |
·论文的研究内容安排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深空测绘的时空基准 | 第29-48页 |
·引言 | 第29页 |
·深空测绘时空基准的定义与分类 | 第29-37页 |
·深空测绘的时间基准及其转换 | 第29-30页 |
·深空测绘空间坐标系的分类与转换关系 | 第30-33页 |
·IERS地球参考系统 | 第33-35页 |
·IERS天球参考系统 | 第35-36页 |
·星心坐标系(以月心坐标系为例) | 第36-37页 |
·卫星星体坐标系统 | 第37页 |
·深空测绘涉及的时空转换模型 | 第37-47页 |
·天地变换—地球质心天球参考系至国际地球参考系转换 | 第37-45页 |
·地固系(国际地球参考系)与站心赤道坐标系之间的转换 | 第45页 |
·星心天球参考系至卫星质心轨道坐标系的转换 | 第45-47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7-48页 |
第三章 深空环境的时空数据模型 | 第48-70页 |
·引言 | 第48-49页 |
·时空数据建模的基本概念 | 第49-52页 |
·时空数据模型 | 第49页 |
·时态语义 | 第49-50页 |
·空间语义 | 第50-51页 |
·时空语义 | 第51页 |
·时空查询能力 | 第51-52页 |
·时空推理能力 | 第52页 |
·深空环境时空数据的构成 | 第52-54页 |
·空间环境时空数据的分类 | 第52-53页 |
·空间实体目标数据 | 第53-54页 |
·深空对象的基本时空演化过程 | 第54-55页 |
·深空对象时空模型建模方法 | 第55-56页 |
·时间、空间的离散化 | 第55-56页 |
·空间过程 | 第56页 |
·时间反馈控制 | 第56页 |
·深空运动目标时空数据模型 | 第56-65页 |
·相关研究 | 第56-58页 |
·深空运动目标的数据类型 | 第58-60页 |
·空间运动目标时空数据模型 | 第60-63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63-65页 |
·基于时空分区的环境要素时空数据模型 | 第65-69页 |
·空间环境要素的构成及其模型 | 第65-66页 |
·空间环境要素数据的时空分区模型-OSAT | 第66-6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69-70页 |
第四章 行星形貌数据的三维可视化技术 | 第70-107页 |
·引言 | 第70页 |
·相关研究 | 第70-75页 |
·基于四叉树的CLOD算法 | 第75-80页 |
·算法原理 | 第76-79页 |
·算法实验 | 第79-80页 |
·基于嵌套网格的Geometry Clipmaps改进算法 | 第80-86页 |
·算法基本原理 | 第80-82页 |
·算法的优化 | 第82-83页 |
·算法实现与分析 | 第83-86页 |
·基于可扩展瓦片四叉树的LOD算法(V-quatree LOD) | 第86-95页 |
·瓦片四叉树结构 | 第87页 |
·网格简化 | 第87-88页 |
·简化误差的计算 | 第88-90页 |
·基于四叉树数据结构的细节层次选择 | 第90-91页 |
·裂缝的消除 | 第91页 |
·可扩展四叉树的实现 | 第91-93页 |
·试验结果及结论 | 第93-95页 |
·基于分形的月面形貌细节增加 | 第95-102页 |
·分形理论 | 第95-96页 |
·基于分形布朗运动的地形细节生成 | 第96-97页 |
·月面形貌特征数据的拟合 | 第97-99页 |
·试验结果及结论 | 第99-102页 |
·基于松散场景四叉树(relax scene quadtree)的数据检索与裁剪 | 第102-106页 |
·算法原理 | 第102-104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104-106页 |
·本章小节 | 第106-107页 |
第五章 空间环境要素数据的可视化绘制技术 | 第107-141页 |
·引言 | 第107-108页 |
·环境要素体数据的预处理与转换 | 第108-113页 |
·体数据预处理 | 第108-109页 |
·体数据的表达 | 第109-113页 |
·基于3D纹理技术的空间环境要素可视化 | 第113-123页 |
·相关研究 | 第113-114页 |
·算法原理 | 第114-119页 |
·基于层次八叉树的3D纹理体绘制技术 | 第119-121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121-123页 |
·基于GPU的光线投射算法 | 第123-129页 |
·相关研究 | 第123-125页 |
·光线投射算法的基本原理 | 第125页 |
·射线求交计算 | 第125-126页 |
·基于GPU的实现 | 第126-127页 |
·试验结果 | 第127-129页 |
·星体大气的体绘制技术 | 第129-139页 |
·大气体绘制的光学模型与合成公式 | 第129-134页 |
·对光学模型的离散化 | 第134-136页 |
·算法的优化与实现 | 第136-13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39-141页 |
第六章 月地空间环境可视化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| 第141-151页 |
·星体表面形貌数据组织与调度 | 第141-143页 |
·太阳系行星位置的计算 | 第143-146页 |
·太阳位置的计算 | 第144页 |
·行星位置的计算 | 第144-146页 |
·漫游引擎的设计与实现 | 第146-148页 |
·基于四元数的旋转 | 第146-147页 |
·漫游引擎的设计 | 第147-148页 |
·系统框架体系结构 | 第148-149页 |
·部分成果图片 | 第149-15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50-151页 |
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151-154页 |
·研究工作的总结 | 第151-153页 |
·下一步研究工作的展望 | 第153-154页 |
附录1 | 第154-155页 |
附录2 | 第155-1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6-164页 |
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| 第164-167页 |
致谢 | 第16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