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电工技术论文--独立电源技术(直接发电)论文--蓄电池论文

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层状LiNixCo1-2xMnxO2的合成与改性研究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2页
第一章 文献综述第12-39页
   ·引言第12-13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的组成和工作原理第13-14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的分类第14-15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第15-17页
   ·我国锂离子电池发展沿革第17-19页
   ·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特性及研究进展第19-31页
     ·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要求第19-21页
     ·钴系正极材料第21-23页
     ·镍系正极材料第23-24页
     ·锰系正极材料第24-26页
     ·橄榄石型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第26-28页
     ·多元协同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zO_2第28-31页
   ·多元协同正极材料LiNi_XCo_YMn_ZO_2的制备方法第31-37页
     ·高温固相反应法第31-32页
     ·共沉淀法第32-33页
     ·溶胶凝胶法第33-34页
     ·喷雾干燥法第34页
     ·喷雾热分解法第34-37页
   ·本论文的选题思路及研究内容第37-39页
第二章 喷雾热分解法合成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的形貌控制研究第39-70页
   ·引言第39页
   ·喷雾热分解机理模型研究第39-47页
     ·过程控制步骤第40-41页
     ·溶剂蒸发和液滴收缩变小第41-43页
     ·液滴内溶质扩散第43-45页
     ·第一阶段特征时间第45-46页
     ·形成实心颗粒的判断标准第46-47页
   ·实验第47-51页
     ·实验方法第47-48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48页
     ·实验设备第48-50页
     ·检测方法第50-51页
   ·结果与讨论第51-68页
     ·不同前驱溶液体系对粉体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1-57页
     ·溶液初始浓度对粉体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7-59页
     ·热分解炉温度对粉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第59-62页
     ·载气流量对粉体物理性能的影响第62-64页
     ·添加剂对形貌的影响第64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70页
第三章 喷雾热分解制备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正极材料及中试试验第70-103页
   ·引言第70页
   ·实验第70-73页
     ·实验试剂第70-71页
     ·工艺路线第71-72页
     ·检测方法第72-73页
   ·工艺路线的选择第73-78页
     ·不同工艺路线对物相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·不同工艺路线对SEM、粒度、比表面积和振实比重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·不同工艺路线对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76-78页
   ·喷雾热分解制备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放大试验第78-101页
     ·中试设备设计第79-81页
     ·试验过程第81页
     ·雾化参数对前驱体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第81-85页
     ·热分解温度对前驱体结构和物理性能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  ·后续热处理条件对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性能的影响第87-97页
     ·不同锂含量对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性能的影响第97-101页
   ·中试产品的组分分析第101页
   ·喷雾热分解中试放大试验存在的问题第101-10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02-103页
第四章 控制结晶共沉淀法合成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及中试生产技术第103-132页
   ·引言第103页
   ·Ni_(0.4)Co_(0.2)Mn_(0.4)(OH)_2前驱体合成实验研究第103-115页
     ·原料、设备及制备过程第104-105页
     ·控制结晶共沉淀法的合成机理第105-107页
     ·合成条件对Ni_(0.4)Co_(0.2)Mn_(0.4)(OH)_2性能的影响第107-115页
   ·前驱体物理性能对锂化后产品性能的影响第115-116页
   ·锂化烧结工艺实验第116-122页
     ·锂源的选取第116页
     ·实验步骤第116页
     ·烧结温度制度的确定第116-120页
     ·烧结气氛对产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20-122页
   ·中试生产技术第122-131页
     ·生产原料第122-123页
     ·工艺流程第123-124页
     ·中试生产设备第124-127页
     ·中试产品的主要性能指标第127-13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31-132页
第五章 LiNi_XCo_(1-2X)Mn_XO_2的性能研究第132-154页
   ·引言第132-133页
   ·实验第133-135页
     ·LiNi_xCo_(1-2x)Mn_xO_2系列组分材料的合成第133页
     ·电化学性能测试第133页
     ·粉末微电极循环伏安实验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·交流阻抗实验第134-135页
   ·不同钴含量对LiNi_xCo_(1-2x)Mn_xO_2性能的影响第135-141页
     ·不同钴含量LiNi_xCo_(1-2x)Mn_xO_2的XRD研究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·不同钴含量的LiNi_xCo_(1-2x)Mn_xO_2表面形貌分析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·不同钴含量对LiNi_xCo_(1-2x)Mn_xO_2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38-141页
   ·LiNi_xCo_(1-2x)Mn_xO_2在不同电压区间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41-145页
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不同温度下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45-148页
   ·LiNi_xCo_(1-2x)Mn_xO_2循环伏安研究第148-149页
   ·LiNi_xCo_(1-2x)Mn_xO_2交流阻抗研究第149-152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52-154页
第六章 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掺杂改性研究第154-168页
   ·引言第154-155页
   ·实验第155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掺杂材料的合成第155页
     ·检测方法第155页
   ·Ti~(3+)掺杂对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-x)Ti_xO_2材料性能的影响第155-159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-x)Ti_xO_2物相结构分析第156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-x)Ti_xO_2的表面形貌分析第156-158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-x)Ti_xO_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58-159页
   ·F~-掺杂对LiNi_(0.4)Co_(0.2)_(0.4)O_2材料性能的影响第159-165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(2-y)F_y物相分析第159-161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(2-y)F_y的SEM研究第161-162页
     ·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(2-y)F_y的电化学性能研究第162-165页
   ·Ti~(3+)、F~-共掺杂对层状LiNi_(0.4)Co_(0.2)Mn_(0.4)O_2材料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165-166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66-168页
第七章 结论与展望第168-172页
   ·结论第168-170页
   ·展望第170-172页
参考文献第172-193页
致谢第193-194页
在读博士期间主要研究成果第194页

论文共1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制作与性能研究
下一篇:高压共轨喷油控制策略及共轨管优化设计研究